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王苏玲

王苏玲(江苏省昆山市枫景苑综合门诊部213500)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阴道镜检查目前已成为妇科防癌检查的常用手段由于其操作简单,病人无痛苦,无交叉感染,并且可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及时拍摄照片,保存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因而决定了它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625例患者分别采用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对比阴道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阴道镜检查诊断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7.75%,特异性为98.48%,符合率为96.8%,两组数据经x2检验,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均较高。阴道镜检查可以作为门诊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常规检查方法。

【关键词】阴道镜病理检查宫颈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234-01

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其中宫颈癌严重威胁着育龄妇女的生命。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并预防的妇科肿瘤,宫颈癌在癌前病变早期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在妇科门诊中,对育龄妇女对宫颈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宫颈病变筛查三阶段程序:宫颈细胞学检查为初筛,阴道镜检查是对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进一步诊断,宫颈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后诊断的金标准。阴道镜不仅在诊断宫颈早期癌和辨别肿瘤与炎症等方面有价值,而且在治疗方面特别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治疗上有特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比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宫颈疾病患者625例,年龄22岁至65岁均有分娩史,所有患者符合阴道镜检查指针(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ⅡB级以上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2)有接触性出血,肉眼观察宫颈无明显病变者;(3)肉眼观察可疑癌变,可疑病灶行定位活检;(4)可疑下生殖道尖锐湿疣;(5)可疑阴道腺病,阴道恶性肿瘤。

1.2检查方法

阴道镜检查采用深圳金科威SLC-1000B型号,于非月经期,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窥阴器,拭去宫颈表面黏液,避免损伤宫颈造成出血而影响观察,先在阴道镜下行白光绿光初步观察,然后以5%醋酸涂宫颈,做醋酸实验,仔细观察图像的变化,摄片,然后宫颈涂复方碘溶液,仔细观察图像并摄片,在宫颈异常区域多点活检,范围包括病变组织和周围组织,深度包括足够间质,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送检。并及时记录结果与追踪。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且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2.1诊断标准:阴道镜图像分类,采用1990年第七届国际病理及阴道镜会议修改后的阴道镜术语进行描述。正常阴道镜图像为原始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正常转化区,异常阴道镜图像为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镶嵌,白斑,异型血管,碘阴性区,宫颈湿疣。在异常镜像中,宫颈湿疣,醋酸白色上皮预测为CIN-Ⅰ,醋酸白色上皮伴细小镶嵌的“白嵌”二联征,预测为CIN-Ⅱ,厚重的醋酸白色上皮粗糙的镶嵌异型血管为“白嵌点”三联征,预测为CIN-Ⅲ及原位癌,病理学诊断标准按病理学教材描述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最终确诊。625例患者中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94例。病理确诊CIN-Ⅰ56例,漏诊7例;CIN-Ⅱ21例,漏诊5例;CIN-Ⅲ13例,确诊宫颈癌8例,假阳性8例。敏感性(%)=[阳性符合例数/(阳性符合例数+假阴性例数)]X100%=86/98X100%=87.75%特异性(%)=[阴性符合例数/(阴性符合例数+假阳性例数)]X100%=519/527X100%=98.48%符合率(%)=605/625X100%=96.8%见表1:

表1625例患者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

2.2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阴道镜检查是利用阴道镜放大技术将宫颈扩大10-40倍直接观察,可以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病变,发现肉眼难以发现的非正常宫颈上皮,血管等可疑病变区,同时可将资料图像储存,便于对病情回顾分析和治疗后随访,对照。

3.2本组结果显示阴道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均较高,阴道镜检查能使宫颈疾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阴道镜检查是一种经济操作简单无损伤无痛苦可以重复的检查,病人乐于接受。

3.3阴道镜检查有缺陷:(1)由于放大倍数有限,它不能观察到细胞的细微结构,只能观察由病变引起的局部形态学改变,所以它只能够提供可疑病变部位,而不能作为确定病变性质的诊断手段;(2)与检查者的技术,临床经验等有关系,个人诊断误差较大,有一定漏诊率和假阳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6-136.

[3]郎景和.子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1.

[4]张立杰,杨琳.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疗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3):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