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尹晓燕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产业园区第三完全小学尹晓燕

〔摘要〕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有创新精神、敢创造、会创造的新型人才。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刻苦实践、积极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过去语文课堂上被忽略甚至被扼杀的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小学语文

1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头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领域的“崭新视角”。要十分珍惜、爱护、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能极大地鼓舞提出问题的个别学生,还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勇于大胆想象,喜爱独立思考的良好环境,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

1.1抓住文题质疑。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教者板书课题后说:读读课题,说说你读后的想法。学生立刻提出:是谁养的什么花?为什么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有了这样的疑问,自然就有了寻求和探索答案的兴趣和愿望,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1.2抓重点词句质疑。理解词句是读懂段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质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可针对“一动不动”提出:“假如动了会怎么样?”这样一个词牵动全文。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1.3抓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教学《春蚕》一文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质疑:“题目是《春蚕》,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使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联系上质疑,从篇章结构的特点上质疑,从图文处质疑,从标点符号处质疑等,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筛选提炼出重要问题,使学生的质疑由表面质疑向深层次发展,从“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2以文为本,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善于“寻根究底”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文本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用好教材,就会起到引导学生从这些丰富的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

2.1解题探读,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相关的问题。标题是文章的眼,往往能够透露一些重要信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帮助。如《草船借箭》一文中写了谁借箭?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借到箭没有?为什么又能借到箭?再如《珍贵的教科书》,抓住珍贵发问,教科书珍贵在哪儿?这成了学习这篇文章的主线了,研讨就有了目标。

2.2熟读课文,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根据文章体裁、抓住课文的人物、词句子等方面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研究分析,主动学习。一是根据文中的人物的描写去发问、探究。《将相和》一课中,蔺相如、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了他们些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有什么特点?或是精神品质?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常这样训练学生见到这类文章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探究就不是难事了。二是根据文中的事物(景物)描写去寻找问题。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如《颐和园》一文只要能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景点,再找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那就能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三是根据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去发问去探究。作者的喜怒哀乐总是通过文字流露出来。如学《鸟的天堂》一课,你喜欢鸟的天堂吗?作者喜欢吗?为什么喜欢?四是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中去发现探究问题。如《詹天佑》一课中,在第一自然段中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抓住杰出、爱国发问,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杰出?哪些内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自然就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五是从课文的写作顺序去发现探究问题。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3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质疑、富于想象,还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打破陈规去思考、去联想,善于多方位观察,多层面分析,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和有理有据的争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一锹掘出一个井”来,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者面前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但只要我们有心计,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