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献县段村中学王顺合
〔摘要〕作为启发式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提问在课堂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认真解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形形色色的提问,发现要使提问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提问方法浅谈
1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切忌目的不明,重复啰嗦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所提问题应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不能没有设计,想起什么问什么;也不能笼统提问,指向不明。有些教师不分轻重主次、重点难点,提问面面俱到,对一些学生早已熟知的知识反复提问并讲解,内容索然无味,学生也没有答问的欲望和兴趣。这不仅浪费了师生双方的精力和时间,还使学生思维内耗,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那么,什么情况下提问才是最佳的呢?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抓住火候,巧妙设问。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要适时、及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要把握住知识的角度,即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矛盾处和转化处提问。如教高尔基的《海燕》,为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如此设问:诗的特点是什么?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散文诗的特点有哪些?新旧联系,逐层加深,达到目的。其二,要把握住教学的角度,即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易混处提问。如提问要求学生找出《孔乙己》一文的文眼。文眼跟重点、难点并不相同,它有时并不在显眼处,抓住它,却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孔乙己》的文眼就是“笑”,他的衣着、相貌、语言、动作,无不让人奚落哄笑,他“是这样地使人快活”。作者这样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来龙去脉及社会根源,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其三,要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即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误入歧途或受到外来干扰时当问。孔子说的“不料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此。最佳提问时机,就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的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2要新颖奇特,切忌呆板平淡
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一个适度新颖原则。他经过反复实验,认为学习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足够新颖,因为只有有了新颖,才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协调,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学习。实验也证明,提问过于呆板,过于协同,就毫无新意。如: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写作特点是什么?等等,千篇一律。这种提问会抑制学生积极思维,令学生十分厌烦。反之,如果变换一个角度,学生就会感到新奇,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当然,新颖性提问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选择任何角度提问,唯求更利于启发学生思考。
3要难易适中,切忌深浅过度
心理学家维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人的发展水平包括“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两个层次。教师提问时,要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设计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合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最近发展区”距“现有水平”太近,学生毫不费力便可回答,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就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太远,超越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因此,要正确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但经过主观努力之后却能回答的。做到这点,首先要注意别问得太简单,问得太简单的情形大致有:提的问题没有思考量,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这样的简单判断就可以作答:提的问题往往是识记性的,不需要思考的,如课文作者、姓名、水平,作了注释的词语和句子等;提的问题只涉及表面,未作深究,思考量不大,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吃不饱,等等。这类情形出现太多,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学生轻视语文。其次要防止问题太难太深。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如一位教师分析《谈骨气》一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此问一提出,学生默然,他们刚接触议论文呀。教师临阵应变,改为如下几个问题:“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什么是骨气?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每个例子与孟子哪一句相对应?这几个例子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这样提问既能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又能使学生把握论证技巧,化难为易,学生乐于思考,从而解决了一个教学重点。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可能整堂课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如此准确地体现出同一水平,都符合“跳一下便可摘到”的要求。提问要难易适度是就一堂课的总体而言,特别是涉及教学重点时必须符合这一要求。而且要因人设问,区别对待,使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答。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非常重要,不仅只是提问,而且是一门教学艺术。就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笔者在这里作些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才会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中应开展民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