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自我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自我防护

吴映兰

吴映兰

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供应室675500

摘要: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伤害因素的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认真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以杜绝或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伤害;自我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每天都要与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品接触,这些物品多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几乎都带病原微生物。随着许多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患病率的上升以及新的非典、禽留感、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出现,严重威胁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健康。另外高压灭菌中消毒因子、紫外线臭氧、化学消毒剂等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职业伤害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回收、分类、清洁、消毒过程中易被HIV、HBV、HCV等病毒污染的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损伤。有文献报道被污染的针刺伤或锐器伤后相应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0300、0460、02504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危险。

1.2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经常使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戊二醛、各种酶等化学消毒剂对地面、物表及物品进行消毒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如过氧乙酸对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性、含氯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刺激等都是对健康有害的[3]。

1.3物理因素

1.3.1高温高压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是高温高压设备中夏季高温作业易中暑的高压设备。若发生故障或违章操作可引起爆炸,用电过程中可发生触电,烤箱及高温设备在使用时有被烫伤的危险。

1.3.2紫外线

若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或皮肤过敏;吸入照射时的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

2、防护措施

2.1加强接触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回收和清洗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用品时必须戴好手套、口罩、帽子及穿防水围裙、鞋套等有效防止在接触和清洗消毒过程中皮肤黏膜溅到感染性血液、体液等并在器械洗涤间备好洗眼设备。操作中如一次性手套或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对用过的针头、刀片可能污染有HBV或HCV等病毒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养成用镊子取污染的针头和锐器的习惯,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从洗涤池、浸泡桶和清洁仪器上取下锐利器械时要加倍小心,要考虑到锐器与其他器械混放的可能,当心黏膜和破损皮肤接触可能被体液污染的溶液。清洗器械后脱去手套应立即洗手或进行消毒[1]。

2.2重视对消毒因子防护:消毒因子防护是针对消毒因子的危害而言,在进行消毒时要求护士在检查和使用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弄在眼睛里或皮肤上应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反复冲洗把影响程度减至最低。紫外线在消毒时除防止紫外线对人的直接照射外检测时要戴防护面罩及眼镜,所有紫外线灯开关应安装在室外。严禁紫外线消毒时人员进入消毒区域以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2]。

2.3触电及烫伤的防护:对科室内使用的仪器设备,请设备科专职人员将用电常识和使用说明标明在设备上。要求护士严格遵行,电器设备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当进行高温操作时要求工作人员戴好加厚手套避免直接接触高温设备,防止意外烫伤发生。

2.4加强手卫生:有研究表明洗手是阻断经护士操作而传播疾病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4]。消毒供应中心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护士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并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护士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2.5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要合理调节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做好乙肝、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应参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娱乐和文化生活以减轻压力,提高对工作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睿,胡广陈,良珠劳,静华等.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的危险与防护[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12):712-82.

[2]艾秀琴.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调查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478-483.

[3]孟光峰,陈丽茜,于智梅.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天津护理2004(12):15-84.

[4]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