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

石荣丽

石荣丽(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21300)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87-02

【摘要】目的谈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50名并用行为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里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简单劝说。结果干预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里干预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牙科畏惧症心理干预

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的心理,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1]。在口腔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多表现为治疗前的紧张不安,哭闹挣扎,甚至不张口,导致治疗无法进行。而降低DF的程度,可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复诊率,降低治疗成本[2],节省操作时间,又减少或避免了因畏痛而发生的躲避、挣扎等行为从而影响操作质量、意外穿髓、旁穿、软组织损伤等医疗事故的发生。笔者用心理干预治疗牙科畏惧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0年05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儿童患者,年龄3—13岁,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3]筛选出DF患者150例,其中男70例,女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排除血液病、精神及心里疾患以及大脑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

1.2方法

实验组常规牙科治疗前及治疗中进行心里干预[4],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牙科治疗。心里干预包括治疗前的教育如:进入诊室前半小时看宣教录像片或动画片,由经治医师介绍牙科器械口镜、探针、镊子、牙科椅、牙钻等的用途,热情、诚恳、耐心的听取患儿的诉说,了解患儿的要求,并将不治患牙的危害以及治疗方案和有关治疗步骤告诉患儿,帮助患儿适应医院陌生的环境,熟悉陌生的医生,将涡轮机发出的声音和钻牙感觉信息持续告诉他们,不断的与之沟通;在诊室播放电视漫画音乐、儿童歌曲,伴随患儿从入诊室到牙科治疗结束,用乐曲声掩盖刺耳的牙钻声,术中耐心解释,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同时对表现好的患儿不断的予以表扬。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事先经过培训的护士的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为合作和不合作,见表1,采用x2检验P<0.01,经过两组间比较,干预组患儿合作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1两组患儿合作程度比较表

3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原因有:1)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面孔和各种牙科器械,因此初诊应和患儿亲切交谈,耐心的向患儿解释各种牙科器械的作用及熟悉医院的环境非常重要。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情感交流消除患儿的恐惧、焦虑、紧张情绪,建立医患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提高患儿在治疗中对疼痛的耐受力,保证治疗顺利进行。2)直接的不良就医体验:儿童第一次牙科治疗产生的疼痛,特别是高速涡轮机切割牙体组织制备洞型时产生的疼痛,是产生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原因。另外有的医生强制患儿配合治疗如:按头、按脚、使用开口器等使患儿产生一种被家长及医务人员欺骗的感觉,因而产生牙科畏惧症。3)间接的不良就医刺激:如他人对牙科治疗的夸大描述及看书、看电视而得到的威胁性信息,有学者报道儿童DF与患儿年龄、性别、父母的经济及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的带养方式有关[5],患儿年龄大、母亲文化水平高,父母亲亲自带养等DF发生率较低,其中儿童时期不良牙科经历,是终生产生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原因[6]。

要降低或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心里干预非常重要。1)与患儿初次接触可谈论一些与疾病治疗无关的话题,可以解除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2)多给患儿表扬、肯定和鼓励,积极与患儿交流,应用与患儿的年龄、教育水平相适应的语言解释治疗经过,进行演示,最后再操作,可先治疗病变较轻的牙齿,然后再治疗重症的,让其有个适应过程,消除患儿假想疼痛[7],消除儿童对未知事物的畏惧[8]。由于患儿口腔小、舌头易伸缩、张口时间短、唾液分泌多、而耐受性差、好动等特点,医师操作时要做到稳、准、轻、快,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在不影响治疗的条件下,初期治疗尽可能简单,有必要时可合理使用局部麻醉药减轻患儿痛苦,尽量在无痛、无味、无医源性创伤的条件下操作,从无痛开始,把可能造成疼痛的刺激放到最后,不强求一次到位。患儿如果在治疗中有不适感,或患儿感到轻微的疼痛,可向患儿说明治疗马上结束,不要闭口、不要摇头、要举左手。不要反复探及引起疼痛的穿髓点,要从邻牙到患牙,从不敏感的部位到敏感的部位,从不痛处到痛处进行检查治疗。治疗中最好有音乐分散其注意力。争取家长的配合,对特别紧张的家长让其在门外等候。医生与患儿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利用患儿好胜心、自尊心、虚荣心、好奇心的特点,在治疗中不断的夸奖、鼓励使患儿兴奋,对不合作的患儿可先让其进入诊室参观合作患儿的治疗,榜样的力量可以帮助患儿树立战胜恐惧的信心。

随着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儿童生理及心理知识,在为儿童诊治口腔疾患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心理干预,努力使儿童牙科畏惧症降到最低,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卫生宣教,告诉患儿及家长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使儿童口腔疾患早发现早治疗,并能顺利通过治疗。

参考文献

[1]KomanR,MichaelR,HilpetPL,etal.Afurtherassessment,ofpre-dictorsofthechildbehavior,indental,treatment[J].DentRes,1979,58:2238.

[2]吴友农,王家良,史宗道.儿童龋病充填中两种预防牙科畏惧方法的成本效果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7(17):378.

[3]MelandBG,HawesRR,HeibyE,etal,Useoffilmedmodelingto,reduceuncooperative,behaviorofchidrenduring,dening,dentaltrerment[J].JDetRes,1975,54:797.

[4]HolstA,HallonstenAL,SchroderU,etal.Predictionofbe-havior,management,probiems,in3-year-old,Chiliden[J].scandJDentRes,1993,01,01(2):110-112.

[5]何宏,黄群、骆明荷,中国行为医学[J].2000,9(4):284-528.

[6]Cohen,LA,Snyder,TL,LaBelleA,D,Corrlaanxiety,inauniversity,population[J].J.Public.Hent,1982,42(3):228-235.Assoc,1988,116(6):641-647.

[7]ChapmanHR.Kirby-TurnerNC[J].BrDentJ,1999,187(1):408-412.

[8]王慧民.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J].2004,7(4):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