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

曹杰

浙江土力工程勘测院312000

摘要: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使得边坡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岩土层粘合效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为地面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施工部门而言,在解决地质灾害问题的时候,需要加大对滑坡现象的重视力度,大力提高边坡结构的强度,以此为地面工程的安全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期间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入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方式,希望以此保障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边坡稳定问题;滑坡治理方式

前言

所谓地质灾害,主要是在岩土层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而引起的一项灾害,该项灾害的出现对于边坡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不利于边坡稳定性的提高。目前,从地面工程施工情况来看,需要根据实际现状制定完善的滑坡治理技术方案,加大对灾害的预防力度,将其效果发挥到最高。

1、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在相对坡高和坡角状态下,坡岩以及土体表现出来的稳定性。一般来讲,边坡自身的稳定性不高,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包含了天然斜坡或者是设计规范性较低的人工边坡,受震动力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边坡随之出现塌陷问题,进而引起了建筑物坍塌、河流堵塞以及交通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对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期间,加大对边坡稳定性的探究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做好该项工作,不仅能够降低地质灾害的出现概率,与此同时,还会维护人们自身的安全,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2、影响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在最近几年,我国经常出现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通过分析得出,该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人为等,其中,这些因素大体上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受到岩石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不同区域的山体来讲,形成山体的组成结构也是不一样的,部分山体包含的岩石诸多,而有的山体则是含有诸多的土壤成分,在这一现状下,岩石以及土壤自身的性能就会对天然斜坡的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不管是岩石形成的山体,还是土壤形成的山体,最终的形成原因均是因为基于物理学的原理,力和力两者相互结合,产生了作用力。假设山体岩石长时间处于暴晒的情况下,那么岩石的物理性能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岩石本身的作用力也会随之降低,如此一来,就会引发滑坡或者是泥石流现象。与此同时,山体土壤受雨水侵蚀的影响,内部粘合性下降,这一情况的发生也会造成泥石流问题。

2.2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当前,人员对于边坡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对滑坡进行防治期间,边坡稳定性的提升以及长时间施工对于稳定性产生的不良危害。比方,当实施山体采矿工作的时候,人员对于山体边坡产生的不良危害,不但使得边坡的稳定性下降,与此同时,还会影响到整项山体的强度。此外,在作业期间,经常应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不过,因为设备的声音较大,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震动,进而引发了滑坡时间。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因素,工程爆破或者是排水等,这些均影响到了边坡的稳定性。

2.3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

外界自然因素主要包含了风化、雨水以及地震等。通常来讲,地震现象的出现不仅会使得山体岩石和土壤之间的作用力有所改变,与此同时,还会导致岩石以及土壤的内部应力不断增加,假如超出了山体承担的区域,就会引起滑坡问题。比如,之前发生的九寨沟地震,由于震感较大,远远超过了山体本身承受的能力,进而引起了滑坡或者是小范围塌陷问题。

2.4受到结构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岩体内部的构造长时间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一环节中,经常发生不同形状的结构面,而这些结构面的出现,就会影响到边坡内部的结构性能,使得边坡稳定性下降。地质结构一旦发生了改变,滑坡地质灾害就会产生。一般来讲,不同形状的结构面产生的危害性是比较高的,其具备分裂性特征,形成滑坡的概率较高。另外,内部结构的强度受到影响,假设相关人员在作业期间,没有加大对岩体内部剪切力的控制力度,无法满足基本的内部结构需求,那么必定会产生滑坡问题,所以,增强岩体内部的剪切力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不容忽视。

3、在地质灾害中加强对滑坡治理的方法

3.1实施山体排水工作

在现有的地质灾害治理期间,排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对以往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都是因为受到了水的侵害。当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便是对水源进行合理的排放,以免发生不良的影响。一般来讲,当发生了地质灾害以后,山体内部便会累积诸多的水源,相关人员如果没有将这些水分流通出去,那么有可能就会形成第二次滑坡现象。所以,无论是在治理滑坡的过程中,还是对于其他类型灾害进行治理的时候,排水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做好该项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作业人员而言,可以采取人工开挖渠道的方式将水流排放出去,通过分流、改道等途径疏通聚集的水分,以此降低地表水对于山体的侵害。此外,还可以应用人工抽排的方法将地表水流通出去,降低地下水的含量。

3.2加设相应的防护设备

除了做好上述的山体排水工作之外,适当的增设防护设备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在滑坡治理期间,最为基本的防护措施便是将防滑挡土墙设置在滑坡路段的下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抵挡滑坡产生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滑坡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在山体滑坡路段种植植被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一般是借助植被根茎的抓力来加大山体的作用力。

3.3提升边坡的稳定性

受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山体的边坡稳定性下降,进而产生了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在对滑坡现象进行治理的时候,需要从边坡的稳定性入手,加大对其的控制力度。面对于存在着滑坡危险的山体来讲,加强对边坡的加固工作,以此降低滑坡现象带来的危害。另外可以应用滑桩或者是锚固的方式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4锚杆工程

当实施锚杆作业的时候,需要制定出规范的施工流程,一般情况下,表现为:①对坡面进行适当的修建。②实施初步喷浆作业。③确定锚孔的具体部位;④进行清孔工作;⑤设置锚杆,将浆灌注到锚孔中。⑥进行混凝土增喷作业。

3.5抗滑桩环节

所谓抗滑桩工程,是指将不同形状的桩体放置于滑动面中,以免滑动面发生不良的滑动现象。当前,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桩身材料入手,比如木桩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等,选取相关的布置形式,有相互连接、交错或者是间隔等。当对浅层或者是中层滑坡进行治理的时候,可以应用抗滑坡工程。

3.6桩间板作业

在桩间板作业实施期间,需要从工程实际运行现状入手,对桩间挡土板的厚度以及高度进行合理的设置,控制好桩间挡土板埋置于地下的深度,与此同时,还必须保障桩间板的位置是处于桩中间位置处。根据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来设置相应的间距,保持规范性。

4、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作业期间,需要大力提升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以免工程作业期间发生不良的滑坡现象,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对于作业人员而言,必须正确探究到边坡存在的稳定性问题,在落实该项环节的基础上促使地质灾害工程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国良,党立平,廖文春.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47-48.

[2]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分析[J].罗伟.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1).

[3]浅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J].李世隆.建材与装饰.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