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MFC的耦合及发展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CW-MFC的耦合及发展现状

杨舒畅吴双荣高磊王昊

杨舒畅吴双荣高磊王昊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MFC与CW均是以处理有机化合物为目的的生物系统,将两者耦合(CW-MFC)可以在获得高效污染物处理的同时提高产电效率。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稳步进行,已形成基本雏形。综述总结了现有的发展研究进展,污水处理效果,产电性能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污水处理、产电性能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工农业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多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项技术,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污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兴技术,二者的耦合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可以实现电能的回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CW-MFC应用现状

2.1CW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利用湿地中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种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经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可以很快被截留下来并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化的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易维护、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雨水径流、垃圾渗滤液、矿井废水和污水厂污泥脱水液等方面。

2.2MFC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生物质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最早发现于上个世纪初,英国的植物学家Potter在进行厌氧培养时发现可以产生开路电压和电流,提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概念,MFC的研究由此开始。此后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就电池结构、电极材料、基质、水力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燃料来源广泛、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同时其功率密度低、材料造价昂贵以及MFC结构型式的不确定还有待解决。

2.3CW-MFC耦合系统的研究现状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回收电能,并且可加速污水中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国内李先宁等人研究了HRT为2d时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连续流进水的CW-MFC系统处理污水及产电性能,发现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大于90%,获得电流密度为2A/m3。Asheesh等人研究了CW-MFC系统对染料废水中COD及燃料的降解情况,取得良好处理效果。可以看出,CW-MFC耦合系统在处理污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处理效果普遍高于常规CW系统。但输出功率还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

3CW-MFC污水处理效果及产电性能

3.1污水处理效果

CW具有很好的污水处理能力,因此,CW-MFC不能为了提高产电性能而降低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最新研究表明,CW-MFC污(废)水处理效果可能更好。夏世斌等发现CW-MFC和CW对COD的去除率分别是60%、51.6%,对TN的去除率分别是70%、42%。此外,Zhao等发现不曝气阴极,初始COD浓度3190~7080mg/L,平均去除率为71.5%,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2.83μW/m2,曝气阴极CW-MFC性能显著提高,出水COD浓度为(1058.45±420.89)mg/L,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6.5%,最大功率密度为9.4mW/m2。综上所述,CW-MFC耦合系统并没有以降低传统的CW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来达到产电的目的,相反,已有研究发现其去污能力优于CW和MFC独立系统。另外,对CW-MFC的阴极进行曝气,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产电性能。

3.2产电性能

3.2.1有机负荷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进水需保证能为阳极的氧化反应提供足够的有机物,但到达阴极的污水有机物含量也不宜过高。由此可见,进水COD负荷直接影响CW-MFC的产电性能,进水有机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CW-MFC系统的产电性能。Liu等人研究发现在CW-MFC系统中,当进水COD为50~250mg/L时,功率密度呈上升趋势,但当COD在250~1000mg/L时,功率密度却呈下降趋势。COD为250mg/L时,系统功率密度为44.63mW/m2,而COD为1000mg/L时,功率密度仅为21.33mW/m2。Villasenor等人的实验也有相似结论,当COD由560mg/L增大到1100mg/L时,电压由700mV降至200mV,库伦效率由0.27%降低至0.045%。进水COD增大时,进入阴极的有机化合物相应增多,有机物在阴极降解的过程中消耗氧气,与质子发生反应的氧气量减少,功率密度降低。

3.2.2氧化还原环境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优化阴、阳极之间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对于改善CW-MFC产电效果至关重要。Corbella等人曾报道过最大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存在于CW的表面和底部之间。种有湿地植物的连续流CW在表面与底部之间具有最大的平均氧化还原电位,约为407.7mV,而对于未种植植物的连续流CW和未种植植物的非连续流CW,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401和326.2mV,由此可见,湿地植物对于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善有积极影响。

3.2.3湿地植物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利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根系会释放氧气的特点,将阴极放置在植物根系附近,这促进了生物阴极的发展。尽管植物根系在释放氧气的同时,会释放一部分有机物消耗用于还原反应的溶解氧,但阴极室中植物的种植仍然提高了CW-MFC的性能。Fang等人研究发现,对于植物型CW-MFC,内电阻为217.7Ω、电压为603~618mV,非植物型CW-MFC的内电阻约为272.9Ω、电压降低为522~536mV。所以,种植植物可以降低CW/MFC的内电阻,进而提高系统的电压。

4存在问题

CW与MFC的耦合,在增强了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系统的产电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验。

1)如何在保证氧化还原电位梯度的条件下降低系统内部阻抗。

2)流场形态对CW-MFC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3)反应器体积增加会降低系统功率密度,减小电极间距提高电极面积比例是提高功率密度的有效途径,需要寻找方法在减小电极间距的同时使阳极环境适宜产电菌的生长。

4)寻找抑制产甲烷菌的同时不影响系统产电性能的方法。

5)需要寻找更廉价的电极及基质材料。

6)研究植物根系对系统产电性能的影响。

7)系统有膜还是无膜,或者寻找其他廉价高效多孔隔膜材料。

5结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W-MFC系统的更多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用于更多的传统人工湿地难降解或新型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②用于减少人工湿地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③作为人工湿地系统的BOD或生物毒性传感器;④作为一种修复并资源回收技术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LoganBE.MicrobialFuelCells[M].NewYork:JohnWiley&Sons,2008.

[2]夏世斌,潘蓉,张宁,等.直接产电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4(2):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