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做学生的“高级伙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做学生的“高级伙伴”

丁建红贾洪梅

◆丁建红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733100;贾洪梅甘肃省古浪县李家窝铺完全小学733100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世界健康大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健康。而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荒芜的土地,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一、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目前由于校际间升学率的竞争,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2)厌学是目前学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甚至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了厌学情绪。(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老师的关系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然而有的同学因性格问题在班级、在宿舍和同学的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并进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农村家庭的孩子普遍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

3.青春期心理问题。(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农村的孩子从小接触面小,胆子也小,有的学生很少与人交流,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话。长此以往,就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2)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如果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

4.挫折适应问题。中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心理关注首先要求教师跳出传统德育的狭小天地,用心理学的立场、观点去审视教师工作,形成心理学指导下的新的教师工作观。具体来说,应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师德修养。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要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3.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的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水龙头旁、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馨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心理有问题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农村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