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洁

王洁(邯郸市第十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建构式学习的基础条件之一。当前,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本文作者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尝试、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三个方面,来阐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些做法与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的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性学习。当前,仍有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为“有效”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简单地用教师的预设代替学生的思考,用统一的演示剥夺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显得很“有效”,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造就的是一批知识的“等待者”。那么如何从“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让学生从被动机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通过自己地“渔”收获“鱼”,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练就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1.多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易犯包办的毛病,用精心的预设代替学生的思考,用老师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用老师的提问代替学生的提问。如在教学《金山画王》时,教师先出示绘画作品,一番激情导趣之后,直入主题:这些绘画作品是在“画王”中做出来的,今天……粗一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可细想一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一直处于“被学习”的状态,教师并没有调动学生去思考、提问。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看了这些漂亮的电脑绘画作品,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想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我想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我想知道这个美丽雪景是怎么画的……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正是我们看来一些很小的细节处理不当,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也正是这一次次小小的思考、小小的发问,让学生逐步养成思考、发问的习惯。

在课堂上多些引导性的提问,避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的比“等着”得到的显得更加珍贵,印象也更深刻。

2.多尝试,用探索铺就发现之路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习惯演示教学法,自己先演示一遍,然后学生跟着做一遍。这样的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无可厚非,学生学会操作的目标也达到了,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除了掌握操作知识外,可能练习的只有大脑拷贝、记忆的能力了。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演示。可能有人要问:学生一无所知,如何探索尝试?新版信息技术教材图文并茂,对操作的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给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完全可以对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实践。可能有人又有疑惑:对照老师的演示和对照教材上的步骤不是一样的吗?其实两种对照所对应的思维活动大不一样,对照演示是记忆的回放,对照教材则是寻找知识、实践验证的过程。

“看”教材和“看”演示同样是看,意义则大相径庭。我们所说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正是这种独立学习、善于寻找、思考的主动性学习吗?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多轨教学,很容易收集到一些学生在操作中易犯的错误的信息。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操作前就把这些易错点告诉学生,告诫学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犯错也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错误,学生通过纠正,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会更牢固。长此以往,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就会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坐等着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们不能因为追求“高效”,出于“好心”,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利。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生为本的“动态生成”教育理念,在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妨多一点细致、机智,以此为契机,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让有“错误”的课堂更精彩。

3.多鼓励,用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的动力

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被认可的、被肯定的需要更是学生不断自我实现的动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让这种体验成为学习的动力,去收获更多的成功。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一起学习的伙伴关系,学生会乐意主动地融入学习。

由于中学生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赏识的态度,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探索发现问题。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生,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语言、鼓励性的微笑,始终保持对每个学生的信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授课面广,授课学生多,不容易熟悉学生。但这绝不能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努力熟悉学生、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的理由。怎样克服这一种情况?教师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以及学习任务完成的进度,等等,尽可能地多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对于学困生,应该给予更多关怀,通过学习小组内互帮互助等多种途径,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为快乐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只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投入学习,构建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