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县人民医院云南宾川671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数字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均采用DR与螺旋CT诊断方式,比较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的符合率。结果:对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锁骨骨折、皮下气肿、肺挫伤、胸腔积液、气胸、肺不涨以及纵隔血肿的诊断,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P>0.05);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显著高于DR这一诊断方法(P<0.05)。结论: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能更精确定位和评估创伤部位,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DR;螺旋CT;急诊胸腹部创伤;应用价值
近年来发病率逐步上升的急性胸腹部创伤属于意外创伤疾病,该病病发后常伴有多脏器、多系统的损伤,如脾脏损伤、肺挫伤等,严重影响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诊断中,常见的诊断方法以DR射片诊断为主,成像快、价格实惠,诊断快,但是临床误诊率或是漏诊率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诊断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全面、清晰的扫描,三维图像处理等优势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且有力的医学证明[1]。本文随机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80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旨在研讨DR与螺旋CT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按数字法随机挑选我院2018年4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80例急性胸腹部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87例。男性患者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8.6±2.5)岁;病史(1.2~16.2)天,平均病史(0.7±1.0)h。女性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5±2.3)岁;病史(1.1~16.5)天,平均病史(0.7±0.9)h。在所有患者中,包含39例车祸,9例重物砸伤,30例打击伤,26例胸椎骨折,4例锐器伤,25例坠落伤,23例腰椎骨折,24例多部位复合伤伴有颅脑损伤。
1.2方法
对18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均采用DR与螺旋CT两种诊断方式,其中,DR检查运用美国GE飞天6000X线机,相关参数设置为:电压:60~120kV、电流500mA,临床初步诊断患者的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拍摄胸腹部正斜位片;螺旋CT检查采用美国16排GEoptima520CT扫描机,扫描胸廓入口至盆腔入口这一躯体范围,层厚、层距均控制在5mm左右,将扫描影像经由工作台层厚减薄处理,之后用图像处理软件重组并二次处理,确保医师可以从多维度、多方位的观察,借用解剖定位、微小病灶以及相关病灶诊断[2]。
1.3观察指标
观察18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DR与螺旋CT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
1.4统计学指标
使用SPSS.19分析实验数据,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由χ2检验。P<0.05,有意义。
2.结果
2.1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DR与CT检查诊断符合性对比
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DR与CT检查诊断符合性对比如表1所述,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显著高于DR这一诊断方法(P<0.05)。
3.结论
急性胸腹部创伤属于一类联合性创伤疾病,包含锐器伤、打击伤、坠落伤、车祸伤等病因。该疾病病情发展较快,且症状较为严重,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快速诊断其病情,降低误诊率或漏诊率,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3]。检查创伤部位的常规方法有DR和螺旋CT,是医师选择治疗方案的强有力依据。王秀波等人的研究中[4],选取了19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DR与螺旋CT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肺挫伤、皮下气肿、纵膈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肋骨骨折以及膈肌损伤诊断的差异不明显(P>0.05);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显著高于DR这一诊断方法(P<0.05),与本文一样。在本文选取18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发现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锁骨骨折、皮下气肿、肺挫伤、胸腔积液、气胸、肺不涨以及纵隔血肿诊断的差异不明显(P>0.05);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显著高于DR这一诊断方法(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DR检查方法,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能更精确定位和评估创伤部位,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雷晓勇,郭鹏.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48-49.
[2]董智慧,缪颜嵘,温学慧,等.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15-117+169.
[3]童元法,严科龙.C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04):643-644.
[4]王秀波,赵建明,杨军舰,等.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