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强化理论以提高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应用强化理论以提高教学效果

彭利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本文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行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教学的载体——教学课件三方面论述了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功效,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强化技能的几个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堂教学;强化理论及其应用;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一、斯金纳及其强化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发现环境变量和行为之间函数关系(或非正式地表达为“因果联系”)的重要性,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个体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的强化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也称为正强化,是指相依于某一行为的强化物(满意的刺激)导致了该行为的增强,在强化的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积极强化作用的事物称为积极强化物。表扬就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强化物,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消极强化也称为负强化,是指通过移去相依于行为的强化物(厌恶的刺激)导致了该行为的增强,即个体为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发生的概率。在强化的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消极强化作用的事物称为消极强化物。例如教师的批评与责罚就是一种消极强化物,因为学生会为了逃避教师的批评与责罚,而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强化是通过强化物使所期望的特定行为得到加强,消极强化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从而产生使与之相反的期望发生的行为,最终效果与积极强化是相同的,这两种强化方法不同,目的相同,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的强化系统。通过强化,可以修正个体的行为,也能塑造和教会个体新的行为。

另外,由于惩罚和消极强化都有厌恶刺激,所以很容易被混淆。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消极强化中个体成功地逃离了厌恶刺激,而惩罚中个体被置于厌恶刺激中,而且消极强化会加强特定的行为,而惩罚只能暂时性的压制行为且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或行为。

二、斯金纳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选取恰当的强化物,合理运用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可塑造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近年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1、教师行为强化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教师的言行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经常可以用来作为强化物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语言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准确的表扬或批评的语言,讲解过程中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风趣幽默都可成为强化物,促进或修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2)体态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肢体语言,如微笑、皱眉、注目、点头、摇头等同样可以成为强化物,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提升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2、课件强化

教学课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展示,也是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载体,有时它还能充当强化物的作用。例如,在一些重要内容处可以通过色彩的的变化或特殊标记,起到强化作用;又如在易错知识点,可以通过先错误解题后加以大而醒目的叉强化,使得学生避免错误。教学过程中正确解题固然重要,有时错误的解题方法,在纠正以后起到的强化作用会更大。另外,反复出现的错误解法也能更好地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常数项级数判断敛散性为例,用一般项趋于零判断级数收敛是最常见且高发的错误,笔者在课件设计中采用连续式强化,隔三岔五地出现此错误,其此强化的结果就是最后基本杜绝了这个错误。

3、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强化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是学生,通过强化,激发或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

(1)胜任力强化法

人类是群居动物,在社会环境中出于荣誉感或者虚荣心,都怀有对自身胜任力的渴望,恰当地运用强化理论可以持续或加强这份对胜任力的渴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例题,通过引导,寻求力能胜任的学生来回答,笔者多次尝试这样的积极强化,效果奇好。

(2)榜样强化法

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以考研学生、学习尖子等作为积极强化物,也可以用失败案例为消极强化物,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曾经就此做过试验:在相同教学进度、相同教学内容、学习能力相当的两个教学班,一个在教学过程中以成功考研学生的行为作为强化物,间隔性地强化刺激,另一个则仅按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无强化刺激进行教学,结果,前一个教学班期末考试平均分数较第二个教学班的期末平均分高出12分之多。

(3)竞争强化法

年轻人的好胜心理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所谓竞争强化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竞争机制,如设题抢答、一题多解,并对及时完成或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辅以及时恰当的赞扬鼓励,通过积极强化,使学生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在竞争中得以满足,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以上斯金纳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绝大多数都是积极强化,消极强化用得较少,但教育离不开消极强化,有时消极强化在增强符合要求的行为的作用并不亚于积极强化:

三、斯金纳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应用斯金纳强化理论,能塑造和保持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更好地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通过强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在运用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过程中需注意几点:

1、积极强化为主,消极强化为辅,两者有机结果。

积极强化因其可以有效地鼓励和巩固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和学习的内部动机而相对被用锝较多,但若仅使用积极强化,可能使学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而忽略了不当和不良的行为,配以适当的负强化恰能及时修正这些不足之处,而且,同一个强化物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强化的性质也会不同,以公开考核结果为例,对考核良好的学生,它是一种积极强化,而对考核较差的学生,它就成为了消极强化。

2、适度使用消极强化

由于消极强化容易与惩罚混淆,若消极强化的度把握不当,可能由消极强化转变为惩罚,从而引起负面情绪甚至消极行为,所以在使用消极强化时,一定要注重对其程度的掌控。

强化的及时性同样是运用强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点,只有及时地强化,才能更好地矫正错误行为,保持或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更充分地发挥强化的作用。

正如斯金纳所认为的,“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适度地运用斯金纳强化理论,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数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美]M·P·德里斯科尔著、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4][美]MargaretE.Gredler著、张奇等译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5][美]JeromeS.Bruner著、姚梅林、郭安译教学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彭利平(1960-),女,江苏人,学历:本科,职称/职务: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