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家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三小2335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1-219-01
身为教师多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就是给予,给予爱心,给予力量,给予方向……F同学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大王”,上课总爱捣乱纪律。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几个学生朗诵诗歌《中华少年》,当时几个同学读得正精彩,突然F同学拾起一个纸团向一名正在朗诵的女同学头上砸去——F同学又捣乱纪律了,这已经是很多次了。
同学们都比较喜欢诗歌,F为什么要在课上捣乱纪律呢?我回想起F第一次捣乱时,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时他居然哭了,并且保证再也不捣乱了。可现在又捣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开始了解调查,从前任班主任那儿我了解到他是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平时不遵守课堂纪律,爱出风头。从班上的几名同学那儿了解到他平时喜欢书法,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有一名学生讲的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F同学在以前的一次语文课上,因捣乱纪律,被那位老师当时打了几个耳光,并罚站直至下课。我猜想:可能是F的心理养成了逆反心理,习惯认为老师批评他是在整他,他这节课故意捣乱是在向教师发泄不满,还是跟他的爱出风头有关?
我的猜想和分析到底对不对呢?我心里也没底。但不论什么原因,总得把F心中的结解开,于是我决定利用教师的威信和情绪来感染F。使F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关系变得亲密,使教师的意见受到学生的重视,教师的劝告与指示为学生乐意接受和执行。使F认识到教师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出自内心地关怀他们。使F对教师产生接近感、亲近感、共鸣感、信赖感等一系列过程。所以,对于F的疏导与教育,我决定逐步进行。第一步是设法使他对我产生接近感,然后抓住他的闪光点,使他树立信心,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走上遵守纪律的轨道。
下午的活动课正好是书法课,是由我担任的辅导老师。快下课时,我走到F面前,便和F闲谈起来,开始实施了我的教育转化方案……
第一步:辅导性谈话
师:F,你的字写得不错,参加过书法培训班吗?
生:(沉默了几秒钟)没有。
师:想跟老师学习书法吗?
生:……(点头)
师:我想听到你的回答。
生:想!(小声地)
师:那么以后的书法活动课要准时参加学习,好好练!
生:好。(愉快地)
就这样,结束了这次谈话,整个交谈过程中,我未提及他的捣乱及要遵守纪律的话。直接跟他讲这些要遵守纪律的道理,他可能听不进去。我第一步的目的就是使他对老师产生接近感,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我的思路是对的。
第二步:发现F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在一次书法活动课上,我要求学生们临摹一篇自已喜欢的短文或诗歌,写得好的同学张贴在班级的“学生园地”内,供大家欣赏、学习。结果,只有F和另外几个学生临摹的很出色,其余的学生临摹的效果都很不理想。于是在总结时,我实事求是,客观地把F等几名学生进行了及时表扬,并提倡全班向他们学习。
第三步:教育性谈话
师:F最近你的变化真令老师惊喜。
生:(疑惑中夹着激动望着老师)沉默……
师:你的书法成绩在咱们班已经拔尖了。
生:谢谢老师的指导。
师: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生:我知道。
师:虽然你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教师还要给你指出不足之处。
生:什么?
师:多给同学们做榜样,别一个人进步。
生:(笑了)……
实施的效果及反思: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F同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书法课上模范遵守纪律,而且其他课上的违纪现象也少了,并且成了班级的“小书法家”。
这件事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深深反思:教育不仅是老师向学生讲道理,而且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当情绪感染可以导致移情体验时,能改变或者确认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改变对自身的看法及处世态度等。所以当学生受到教师的情绪感染而产生移情体验时,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接受与尊敬转移到所教的课堂上,进而热爱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
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种种现象要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一个屡犯纪律的学生的教育,采用简单粗暴式的批评是行不通的,而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对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F的变化给人以欣慰,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赢得学生的信赖,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不抱成见,不持偏见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本来面目,通过移情的方式了解学生。这样,学生会体会到教师确实能全面地把握自己的优缺点并关心自己,从而发展起与教师荣辱与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愿意让教师了解自己,从而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中间并没有真正的“坏”学生,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面对这些犯错误的学生,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能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的进步!我相信:只要多给孩子一点爱,就能温暖一颗受伤的心!这不正是“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