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和庄中学赵灿东
“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探索性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不同的课型,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自学环节和探究知识的尝试,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学会用数学方法,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我一般是按照诱导启发→自学探究→提出问题→讨论探究→练习巩固→归纳小结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首先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产生较强的动机浓和求知的欲望的前提下开始探究知识。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其实离我的认识不远。问题的设置还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多学习、多钻研、多积累,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才能的创设好问题情境。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如何。创设设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⑴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⑶来自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⑵从旧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
2、自学课本,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主体性原则。我认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怎样解,就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上等生提出高要求:用多种方法完成,并提出新问题;对后进生给予帮助,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生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猜想或发现,在较强的学习动机之下自学课本,会大大增强其自学的主动性。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粗读、细读、精读等,要让学生拿着笔看书,学会在字里行间中找学问,在关键字词下标上圈点,读不懂的问题做上标注。
3、反馈质疑,排除思维障碍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不能轻易的对问题进行灌输式讲解,教师只讲,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排除思维障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心理支持,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你的身边”,可以随时对你的学习提供帮助,领会知识的实质靠的是自己,老师只能是辅助。
4、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有一定的技巧,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增加课堂容量,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已知条件不变探索不同的结论、已知条件变化结论不变和已知条件和结论都发生变化”的变式练习。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设计练习要有典型性,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和变化性,不可贪多。
精心设计变式分层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①题目具有阶梯性:第一部分是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运用知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②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③设计原则:对学生具有强烈刺激的因素;具有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新意识的因素;能产生解题的紧迫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及技能;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
5、归纳小结,领悟知识系统
小结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总结。小结可以由学生来做,学生小结不完整可以讨论完成,也可以由教师来做,其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会的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系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小结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把握,它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有时可以在学生自学之后进行,也可以在“质疑”后进行,有时一节课要进行两次或三次小结。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课型,学情随时变化的。教师心中只要时刻装有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就能灵活地根据课型,学情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