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贝思琪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和手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设计手法

一、引言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同时还具有水循环、水净化、水释放的多种基础设施功能。2014年10月,我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规范和依据,对我国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市永续目标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但目前,我国从园林规划设计角度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景观设计实践还比较少。因此如何立足于景观设计空间的尺度特点,结合城市建设中各项目具体的场地条件,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适用技术建造“会呼吸”的园林景观,对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和手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蔓延带来众多弊病,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我国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改变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内涝与干旱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在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过程中,城市的景观设计要遵从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这一前提,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城市景观负责的是展现城市的艺术特色,给城市带来绿色的景观艺术,美化城市的环境。同时,城市的园林景观在设计规划上要考虑到建设的投入以及城市的实际需求情况。往往有些城市的城市绿地覆盖率很高,但是在暴雨时期依然出现内涝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城市的绿地多处于城市较高的位置,没有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因而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应用。此外,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布局时,要考虑到设施的实用情况,在保证城市特色的同时,控制好建设投入的成本。

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1)制造地形变化,巧妙收排雨水。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应按照“集散结合、就近处理、就地循环”的原则,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综合雨水利用设施等。在海绵城市中,雨水收集再利用是一种良好的手段,可以利用地形变化有效地收集雨水,比如调节塘。它可以拦截、临时储存径流雨水,并通过限制最大流量的排水口慢慢将其引入雨水排放系统或受纳水体中的低洼(绿)地,又称干塘。调节塘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水口构成,必要时可设置护坡及堤岸。其中,进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调节区深度宜为0.6~3m,塘中可以种植耐淹植物以减小流速、增加雨水净化效果;塘底设计成可渗透式,塘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不应小于1.5m,距离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3m(水平距离);调节塘出水口宜设计成多级出水形式,以控制调节塘水位,增加雨水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大于24h),差异化控制不同强度降雨径流的最大外排流量,并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设施。

(2)生态雨水廊道。生态园林设计中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来保证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同步优化、调整蓝线周边绿地系统布局及空间规模,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并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雨水廊道,达到水系及周边地块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划定水生态敏感区范围并加强保护,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不能将排水功能过于依赖管渠、泵站等相关设备,尤其是要转变传统“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法,应该在城市水系规划中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构建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指自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同时涵养地下水及补给城市景观用水。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在设计过程中,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调蓄的要求。雨水花园设计时,为保证景观效果可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4)道路生物滞留带。生态园林设计中根据城市道路,小区道路和景观道路等不同类型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以在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等位置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如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等,通过这些生态排水设施构建道路生

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等方式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一般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层深度宜为50—100mm,且不大于200m m;植草沟顶宽500-2000mm,深度宜为50—250mm,边坡(垂直:水平)1:3~1:4,纵向坡0.3%~5%。

四、结语

总之,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通过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效的节省了建设成本、提升园林使用功效,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通过设置使用周期长、蓄水效果好的生态环保型雨水花园、生态雨水廊道、道路生物滞留带等园林设施建设,达到了雨水净化功效,结合各种水生植物的过滤作用,可直接为景观水池和生态草沟等提供补水资源,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从而为提高园林景观的环保性和生态性提供了有效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贺扬明,杜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山西建筑.2016(08)19-20.

[2]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