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斌陈三中闫瑜婉
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6
摘要:本文重点对新疆某铁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对该矿的成矿条件进行研讨。以期为该矿床以及本区域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疆;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某铁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属于沙漠边缘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在1048~1073m,产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下亚组、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d);区内侵入岩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测区中部;构造较发育,在该区起着控矿和容矿作用;铁矿类型属热液型,富集不均匀。
1成矿地质背景
新疆某铁矿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缝合带西段,卡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北部,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构造走向为210°~310°,成矿条件极为优越,区内广泛发育的蚀变矿化现象、多种多样的矿化类型、多矿种资源的共存伴生及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都预示该区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喀木斯特地区地域广阔,成矿条件优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火山岩地层、深大断裂、次级断裂发育。区域上具有较好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已发现了多处金、铬、铁矿点。
2矿床地质特征
2.1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普遍,属区域变质蚀变类型和裂隙式热液蚀变类型2种。区域变质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白云石化等,裂隙式热液蚀变主要分布在含矿带中及两侧,有硅化、白云石化、绢云母化、毒砂、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引起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蚀变没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往往在破碎带的两侧或一侧和矿脉中同时出现,与正常围岩呈渐变关系。金矿化与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关系密切,对金矿体的形成与富集起着重要作用。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与金成矿关系不大。其中:①硅化。主要表现为石英脉,呈脉状和不规则透镜状、细脉状、网脉状在矿区广泛分布。②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在矿区分布广泛,共分为2个期次,第1期黄铁矿化分布面积广、晶形完整且颗粒较大,第2期黄铁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赋存于灰白色石英脉中。③绢云母化。主要呈细鳞片状、薄膜状分布于石英脉两侧及破碎蚀变带中,一般绢云母化强烈处含金性较好。④赭石化。赭石化常发生于断裂中含金石英脉内或其上下盘,向两侧逐渐减弱。⑤绿泥石化。主要分布于石英脉两侧及其裂隙中,在片理化强烈地段常见绿泥石化,形成深灰色绿泥片岩。⑥褐铁矿化。褐铁矿化在矿区全区均有分布,且蚀变程度高,蚀变宽度为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⑦碳酸盐化。主要分布于矿带及其两侧,多表现为方解石细脉,蚀变程度由矿带向两侧逐渐减弱。
2.2矿石特征
矿石的化学成分为Au、As、S、Pb、W03、Ag、TFeO、Ti02、A1203、K20、MgO、CaO、P205等。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毒砂、黄铁矿、次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车轮矿及黝铜矿、铜蓝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次为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长石、白云母等。其中石英和金的富集关系密切。乳白一灰色,晶体大小为0.01~1.00mm。呈角砾状、透镜状产出,大小不一,分布在矿脉破碎带中的石英含金性较差。沿矿脉的顶或底板分布的条带状石英脉及穿插在破碎板岩中细脉状,网脉状石英含金性良好。
3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下石炭统姜巴斯套下亚组(C1ja)主要以凝灰岩为主,夹少量含角砾凝灰岩薄层;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d)主要为凝灰质砂岩和凝灰质粉砂岩,是区内主要地层。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呈北西-南东向,断层穿过地段岩石较破碎,由于地表第四系砂土覆盖严重,断层产状不明,总体走向为210°。调查区侵入岩出露较少,仅有少量的正长斑岩脉、闪长玢岩脉等,长40~100m之间,宽10~20m之间。
4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调查区内最小视极化率值1.1%,最大视极化率值2.3%,平均视极化率值1.6%,标准离差0.3,极化率异常下限是1.8%,通过激电中梯剖面工作,圈出两个激电异常区(表1)。
区内磁场特征总体平稳,△T异常值在-120~750nT之间,磁场强度主要在-50~50nT之间。以△T值大于100nT划分为M-1磁异常,异常沿北西向呈串珠状展布,△T最大值738nT,磁异常在地表对应了含赤铁矿地层。磁测成果反映了串珠状弱磁常带为热液沿断裂走向侵入的部位。
5矿体、蚀变特征
区内共圈出一处东西长400m、南北宽150m的含赤铁矿化集中区,岩石由石英、氧化铁组成,属于热液成因,石英(70%)∶粒径0.03~0.25mm,它形微粒密集分布,部分包绕褐铁矿、赤铁矿,褐铁矿(15%)、赤铁矿(15%),二者密切共生,粒状0.15~0.4mm,其粒状集合体隐约残留岩屑轮廓,粒径0.5~3mm不等,矿化主要为赤铁矿化为主,赤铁矿化主要沿岩石裂隙面呈薄膜状分布。TFe品位在8.5%~18%之间,其中在异常东部圈出一条宽2m,长100m左右的铁矿体,产状7°∠59°,TFe品位29.88%(图1)。
6成矿条件分析
该铁矿分布在下石炭统姜巴斯套下亚组(C1ja)和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d)的接触带中,构造活动直接为铁成矿提供了通道和物质来源,控制了铁矿床(脉)的形成展布。该铁矿分布在卡拉麦里过渡带北西部,在空间分布方面,主要受控于库普大断裂及其内的次级小型断裂中,北西向的构造体系提供了“热机”作用,使地层中的矿化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化、迁移,有利于富集成矿元素,形成“预矿化”,成矿元素铁主要来自地层后经过构造-热液活动,伴随着小规模的石英脉侵入和热液活动,导致后期地层发生强的蚀变现象,Fe元素富集在强硅化地层中和地层细小石英脉边缘,含矿热液上升并在地层聚集成矿。通过以上成矿因素分析,该铁矿可归为热液型。
结语
综上所述,东准噶尔地区作为新疆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域,其构造及地层演化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形成了区内重要的金、铜、铁成矿带,该铁矿矿体类型为热液型,随强硅化发育部位矿化富集明显。
参考文献
[1]刘俊玉,吴立新,李大鹏,等.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成矿作用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4(05):28-36.
[2]王永刚.关于阿尔金北缘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6):168-168.
[3]王晓地,刘德权,唐延龄.新疆天山铁矿成矿系列类型的成矿地质特征[J].新疆地质,2013,31(2):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