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分析

夏伟马建明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96-02

胆总管结石及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其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一般在胆总管下端的发生率较高。根据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是指直接在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而继发性是指结石来自于胆囊[1]。根据临床上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其主要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和胆道蛔虫等有密切关联。本研究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26~83岁,平均年龄(52.68±9.45)岁,其中单发性结石患者15例,多发性结石患者25例。试验组男30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24~81岁,平均年龄(52.34±9.51)岁,其中单发性结石患者17例,多发性结石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其中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其全身麻醉处理,于患者右上腹开切口,之后对患者胆总管的位置进行确定,完成对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游离后切除胆囊,将胆总管前壁完全暴露,然后从胆总管中段将其切开,利用胆道镜将患者的结石取出。完成取石操作后对患者的胆道进行冲洗,并留置T管,手术治疗后2~3周进行T管造影,若不存在结石残留或复发的情况,则可在之后将T管取出,如果患者有残留结石,则需要再次采取手术取石措施。

给予试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其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之后建立人工气腹。在腹腔镜下将患者的胆囊三角充分暴露,并分离患者的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使用hemolok夹夹闭后进行离断处理,然后将胆囊切除。将十二指肠牵拉于下端位置,在保证其韧带部分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完成相应操作。分离胆总管前壁,在前壁上无血管处开竖向1㎝切口,然后将胆汁全部吸出,并将部分结石取出。经过一次性troca将胆道镜置入胆总管切口,确保胆道镜进入胆总管内,对胆总管内存在的结石进行查看,然后经胆道镜冲洗或用取石网篮取出胆总管结石。在取石网篮封闭时能顺利通过胆胰壶腹括约肌则表示胆总管下端结石取净,完成常规胆道镜检查后留置T管引流,并完成穿刺孔的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复发情况进行观察。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所示。

2.2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8.33%。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3.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结石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最常见的为胆总管梗阻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之前,其临床症状会反复发作[2]。根据临床上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绞痛、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严重时会因为感染而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而发生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腹取石术,这种方式的应用时间较长,并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上也会采用ERCP+EST辅助下逆行胆总管取石,其具有微创的优势。但根据临床实践研究,传统开腹取石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并且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而ERCP手术会对患者的oddis括约肌造成损害,术后可能出现肠液反流、逆行性胆道感染胆总管结石复发等长期并发症。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近年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主要是利用腹腔镜及胆道镜对患者的结石进行全面观察,并在腹腔镜下完成对患者的结石清理。这种方式不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并且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很快,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提升,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研究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梅锋,李春平,黄爱飞.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0,18:78-80.

[2]张寰.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