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兰赵青(云南省澄江县疾控中心云南玉溪652500)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处于衰退状态,以高血压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老年病的预防和康复,将会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多元化的文化护理,将护理服务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和家庭以减少医疗费用是必然趋势[1]。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指导
1资料
患者系笔者家庭中的6例亲有,年龄60~81岁,其中男3例,女3例,2001年发病至今,病程10余年,根据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了以下健康指导,对控制病情起到了良好作用。
2措施
2.1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控制情绪: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因病程长,或因治疗药物、经费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过分紧张、焦虑不安以及抑郁、闷闷不乐等心理负荷的表现,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所表现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甚至诱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让患者了解心理障碍可能给病情带来的危害及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如转移法: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如听音乐、跳交谊舞、看书等;语言调节法:让患者将内心的不安、烦躁通过向亲友诉说发泄于外,从而激励患者采取积极的思考方式配合治疗,以取得疾病的良好控制。
2.2指导合理休息及运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自身爱好和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因人而异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持续时间初始为10~15分钟,一般为30~45分钟,每周3~5次。运动应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应无明显不适感。如运动后出现心慌、心慌、胸闷等应停止运动。另外还可以选择打太极拳、做舒心操、练气功等放松训练,每日2次。良好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血压平稳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老年人睡眠差的特点指导老人注意劳逸结合,睡前避免精神兴奋、情绪激动和环境吵闹,还要避免过饱、娱乐、交谈或看书时间太长,不要吸烟、喝茶或咖啡,以免影响睡眠,指导睡眠的方法饭后适当散步、临睡前洗热水澡或烫脚,还可结合中医传统疗法,如尔穴压籽、推拿按摩等,达到舒通经络,促进睡眠的目的。
2.3饮食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是通过日常膳食中营养的调节,使心输出量恢复至正常,并使外周阻力下降,最终达到血压恢复或接近正常。其日常饮食调配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提倡素食为主,易清淡而富于营养,如马铃、玉米等。
2.3.2指导病人以吃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清淡的食物为主;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油。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如芹菜、茭白等。此外,还需维持饮食中足够的钾、钙、镁,提倡多食油菜、菠菜、香菜、木耳、香菇、豆制品和牛奶。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禁烟酒,少食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忌暴饮、暴食。
2.3.3限制钠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在6克以下,同时必须告诉患者低盐饮食不仅仅是限钠盐的摄入,还需限制含盐成分多的副食品,如:腌制品苏打水的摄入。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水钠潴留。
3用药指导
3.1指导患者遵医瞩用药: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药物治疗,血压平稳后仍需继续服药维持疗效。若出院后不遵医瞩服药,自行加减药或停药,是加重病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指导患者遵医瞩长期、终身用药是很重要的。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的特点,在用药过程中,应告知患者药品名、用量、目的、功效、长期服药的注意事项和主要不良反应。把药放在易拿、易放、明显的地方,经常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从而达到良好控制血压,改善预后的目的。
3.2感冒也是诱发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可做适当的耐寒锻炼,在每年秋季到来之前注射1针流感疫苗,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4定期测量血压
每周至少1~2次测量血压,测血压时应做到: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协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家庭测血压方案,并严格执行。并告知患者如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乏力等症状或出现血压过高和过低时,应及时就诊。
5小节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致死因素,常常危害人体健康。本组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从2001年发病至今,病程10余年,通过有效的指导,其中2例81岁时死亡,4例健在,有一例患者合并糖尿病,亲友们不同程度地认识了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成了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血压得到很好控制,减少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他们安享晚年,过着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
参考文献
[1]范秀珍,李红.内科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