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张秀庆

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朴木中学266608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不但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据调查,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能与学生展开互动。许多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能很好地完成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先进的模式的转变,这就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展开互动,学生还只是作为知识的受体,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并且经常回答教师问题的,也就是固定的几个学生,许多学生甚至从来不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

2.问题的深度以及广度不够。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将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特别是许多问题都能够从教科书上直接找到答案,不能让学生开动脑筋仔细地去想问题,使得提问毫无意义。许多问题的设置广度不够,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普遍较广,而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知识去考查学生,使得提问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3.自控制能力差。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要求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具有启发作用,特别是对将要接受的新知识具有启发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对将要接受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启发。

2.互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提问不能够充分地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因为传统的提问方式总是固定的几个人在回答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不能与学生展开互动。

3.有效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既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范围。要在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水平范围之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

4.全面性原则。又分为知识层面的全面性以及学生层面的全面性。知识层面的全面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全面地涵盖当前的课堂授课计划;而学生层面的全面性要求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将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落下,避免过去几个固定的人回答问题的局面。

三、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可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5.启发性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