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

吴芳

吴芳陕西省黄龙县中学715700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当今社会教师的使命:“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影响、激励和鼓励……”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很久不用数学知识,但数学课堂留给他们的思辩精神、探索问题的才智,如思考的科学性、判断的准确性、策划的周详性、行动的合理性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一辈子也用不完。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作为工具,重在如何应用。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借用别人的成果为我所用,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在于有时并不需要对知识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而重在对知识的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本身不能成为我们的财富,只有学会了应用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

一、掌握数学的框架结构比知识点更重要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全局观念,逻辑关系隐含在结构中。在开学第一堂课时,老师们通常都会简洁而全面地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即绪论或概要。一旦开始知识点的教学,很多老师并未形成习惯,不断将点知识与面知识结合起来讲,尤其是当所有的知识点讲授完后,几乎很少有老师还会再来讲本书的概要了。聪明会学的学生可能会自己在无意识中完成这项工作,而一般的学生总会面对这样的处境:“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数学老师在每本书要讲概要,每一章节也要讲概要,每一堂课也要讲概要。

二、选择题比计算题、填空题重要

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是我们每个学生的重要能力。判断是非、优劣、效益最大化,择优选取、趋利避害,是日常工作中无时无刻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学会分析、比较、优化方案,则是作出正确选择判断的基础。中职学生不可能学习完整的数理逻辑学、系统论、概率论等系统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选择的能力,形成思考分析的习惯,培养理性、严谨、创新的数学思维。任何一堂课,作为老师,都应该首先告诉学生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成的目标,要分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进而怎样去解决这些条件,并确定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我们强调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知识点而改变一下授课形式,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创新的能力。

三、解题的步骤比结果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路径,培养学生的计划、方案、实施等行为能力。仅有头脑、有想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付之实践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所反映的是学生的制定计划、方案的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要书写工整、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现行教学中,不论作业还是考试,都有这种倾向:只要结论正确就行,学生不重视解题的过程表述。事实上,我们要注重解题的结论,更要注重解题的过程。要从“答问题”转到“解问题”思想上来,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使不同人有不同发展,实现终身受益。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教学画面、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可以使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获得知识。

例如:在复习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这三种函数的图像,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计算机上迅速展示三种函数的图像,使学生直观地辨别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增强了形象性和可视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现和谐发展

中职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调整学习过程,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自我评价学习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实践操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进行椭圆定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图钉、细绳及铅笔,按课本要求画椭圆。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讨论:①在纸板上作图,即在平面上作图,说明了什么道理?②在绳长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两个图钉的距离,画出的曲线会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思考与讨论,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当2a>2d时是椭圆;当2a<2d时轨迹不存在;当2a=2d时是线段;当c=0时是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关于椭圆的定义。

这样,通过一个实践、思考、讨论的过程,学生对椭圆有了一个全面、清晰而又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