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感悟播音

李宝林(略阳县广播电视局,陕西略阳724300)

中图分类号:G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51-01

我是一九八四年走上播音岗位的,回顾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感慨万千,心情不能平静。掂量自己的能力,也无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就我自己多年来在工作时间日积月累的点滴知识,写来也属经验之谈。

作为一个播音员,播音时话筒前的状态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自信心来源于对稿件的把握。稿件准备得不充分,就很难说胸有成竹,我们之所以强调对稿件的分析理解,就是求得话筒前满怀信心准确的、鲜明的、生动的表达。如同写一篇通讯稿,一个作者虽然发现了要写的对象,但是,在了解和把握还不十分深刻的情况下勉强动笔,也会犹豫不决。同样,一篇稿件经过不同的播音员播音处理,其效果会有所不同。当你对稿件认真加以分析理解,自信把握准确,在表达方式上又找到了新意,自信心就油然而生,在话筒前就有上口流畅,运用自如的感觉。

话筒前要有自制力。自制力指的是播音员播音时的自我控制、调解能力,一是控制注意力;二是控制感情。播音员在话筒前应全神贯注,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实际上工作中走神的情况经常出现。如果稿子不顺、行文不畅、生涩、涂改过多或过乱等原因,都会影响播音员的情绪,为此而经常引起烦躁的心情,播音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强自信心,静下心来通过语言技巧的努力使作品显得润色、流畅,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弥补原稿的一些不足。如果稿子混乱,就要耐心的先看清楚,没有必要发牢骚,既影响别人又影响自己。播音时尽量减少停机次数,因为停机一次,就造成一次情绪的中断,停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机器故障、编辑修改、自己播错、休息不好、外界干扰等因素。如果不是客观原因,就要注意保持平稳的心态,不能着急,有时一连几次在同一地方念错,嘴里跟不上,如遇这种情况,可以干脆歇一会,稳定一下情绪再开始。

平时,一个播音员可能听到各种意见,要正确的去对待。改正缺点不是一两次播波音就能改正的,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联系和寻找感觉,天长日久形成一种习惯,原文的含义才能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反之,一心只想改正缺点,久而久之不能解脱是一大害处。播音时要排除杂念不能想其他问题,与稿件内容完全无关的的事情要撂在一边,控制情绪、着眼实际。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如果播着这儿,又想着播过去的地方是否稳妥等等。稍一犹豫,便播错停机,这种毛病应加以克服。

在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顿歇和停连断句,首先是生理需要,没人能一口气播完一篇稿子,这就要求我们去补充气息,声音要调节,发音器官也要有短暂的休息,听众也不可能连续不断的接受声音的刺激。

顿歇、停顿从心理而言则更为重要。它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运用自如传情达意的需要。一篇文章没有连停顿歇,播出去不足以显的淋漓精致、动人心弦,相反,则苍白和干瘪。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传情达意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备稿,理解和抓住稿件的中心环节,主题思想心中明确,传情达意需要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停连需要多长时间就停连多长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有声语言的组织、转折、呼应和想像等作用,以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播音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外界干扰。如吵闹声、脚步声、汽车轰鸣声等,都会造成走神、分散人的注意力。但这时,马上就要调整过来,很快接上去,更重要的则是接上语气和情绪,而不仅是接上词句。稿件无论长短,情绪若能连贯,停机后连接的自然,听众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对播出效果也影响不大。播音员应调动起感情,有感情的播音才能打动听众的心弦,但这里所说的感情是有控制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感情泛滥。我们不但要强调感情的色彩,更应强调感情的分寸,也就是喜怒哀乐具体到什么程度才较为适宜。分寸把握得当,感情流露得恰到好处,一篇作品才会显得有分量,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052探究“电视读报”节目的成功途径

郭浔生

(江西电视台;江西南昌330000)

中图分类号:G22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52-01

摘要:“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为传播媒介,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一方面,“电视读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视读报”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读报;现存缺陷;成功途径

一、“电视读报”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电视读报”的出现和兴起,离不开大的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我国电视媒介近些年发展很快,然而无论它曾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冲击,无论受众曾给予它多高的评价,它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电视媒介之间、电视媒介与网络等新兴媒介之间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受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电视媒介必须不断寻求突破以求发展。

其次,一般的电视新闻现场感强,但缺少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而深度不足。“电视读报”通过“集纳式”方法,在涵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评”吸引并赢得受众。

再次,“电视读报”迎合了受众对信息获取高效率的诉求。现代社会,信息对于个人成功而言至关重要。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媒介,报纸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厚报时代”的受众每天淹没在海量信息的漩涡中,浪费了受众的宝贵时间。“电视读报”在充当“新闻二传手”的过程中,过滤掉大量无用信息,缩短了受众的读报时间,满足了快节奏社会里人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高效率的追求。

二、“电视读报”节目存在的缺陷

经历短短几年的发展,“电视读报”虽然赢得了相当数量的受众、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总体来说发展不够成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首先,作为新闻“二传手”,“电视读报”对报纸信息的二次加工和传播,存在着信息变异甚至失真现象,在不同程度上误导了受众。同样一条信息,经过多家媒体转载,往往变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于受众来说,阅读报纸和收看电视最大的不同在于:报纸可供重复阅读,受众有机会反复推敲、揣摩;而电视传播稍纵即逝,几乎不给受众回味的余地。“电视读报”对报纸内容进行的改编,建立在电视从业者主观理解基础上,容易造成信息的模糊甚至误读,被曲解的信息或观点再通过电视媒介传递给受众,势必给受众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导。

其次,“电视读报”如走马观花,受众接受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节目形式流于空泛。电视读报节目一般都较短,从十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主持人为了追求信息量,往往是先读一遍标题,再短短几句话介绍新闻事件,最后两三句点评来结尾。每条新闻短则一两分钟。观众可能还没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主持人就开始评说下一条新闻了。这样的读报速度很难把复杂的事情说得全面而有深度,而有些事情又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走马观花”式的读报,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有效接收。

再次,一些“电视读报”呈现低俗化、媚俗化倾向。在短时间内使叙述和评论精练易懂又有深度很困难。一些读报节目就绕道而行转向以“趣味性”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结果节目充斥着各种刑事案件、家长里短,逐渐变相为一种低级趣味。

三、“电视读报”成功途径探究

“电视读报”节日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如何将“电视读报”做大做强,综观当前国内三大成功的名牌电视读报节目: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央视经济频道《马斌读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孟非读报》,多少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做好“人”的“文章”

对于成功的电视节目来说,个性鲜明的主持人往往是其“品牌”。“品牌”主持人有了,节目也就有了成功的把握。

首先,读报主持人要有鲜明的个性化语言风格。以《有报天天读》为例,主持人杨锦麟被称为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但读起报来却铿锵有力颇具大家风范。《南方周末》曾评价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敏感,同情心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加上电视媒体上难得一见的真性情流露。不仅提供了别样的诠释方式,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善于驾驭语言、能够于嬉笑怒骂中让人拍案叫绝的个性读报主持人,直接影响到“电视读报”能否成功。

其次,对主持人进行适度的外形包装,打造其个性化品牌,以提高“电视读报”的品牌价值。成功的读报主持人在外形上都颇具个性,如《有报天天读》的演播室被布置成一个古典书房,主持人杨锦麟一杯清茶、一身唐装;《马斌读报》的马斌每次出场都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件衬衫,且领带颜色总是与桌上杯子的颜色一致;《孟非读报》的孟非最突出的外形特征,当属他那闪闪发亮的“光头”,与《南京零距离》的“零”字相映成趣。主持人鲜明的外形特征,往往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适度包装打造主持人的个性化“品牌”,能够为节目本身创造价值。

再次,一般选择中年男性作读报主持人更合适。目前国内的读报主持人,中年男性占大多数。三大名牌读报节目《有报天天读》、《马斌读报》和《孟非读报》,其主持人无一例外都是如此:《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人称“杨老”,《马斌读报》的马斌1973年生人。《孟非读报》的孟非1971年生人。究其原因:第一、男性具有语言上诙谐幽默、妙语连珠的风格,较之女性更适合读报栏目。“中年”主持人在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及社会阅历等方面,符合对读报主持人综合能力的高要求。第二、中年男性较之女性更具传播者权威性,更符合读报主持人形象。这与“电视读报”目标受众群有关。因为年龄、性别、爱好、知识构成、成长年代等方面的共性,中年男性读报主持人与受众更易产生共鸣。

(二)以“评”为重

如果说“收视率”是电视的生命线,那么作为电视读报卖点和精髓的“评论”,则堪称电视读报的生命线。读报节目要想生存发展下去甚至有所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评”的作用和地位,并不断提高“评”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在对评论内容的筛选上,应立足节目自身的背景找准定位,选择具有评论空间和价值的新闻。不同的平台背景决定了评论空间上的差异,这要求节目必须有明确而切合自身实际的定位。

其次,“评”在使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也要坚持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受众与满足理论”中,受众被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被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在寻求信息满足时,势必受到节目所传递观点的影响。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读报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延芳.新闻采访心理攻略.青年记者,2008(5)

[2]潘堂林.拓展新闻报道边界.中国记者,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