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37-02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患者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在目前的高血压治疗、预防结合一体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和护理,可使疗效不断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收治的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护理对象,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0-7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心理指导方法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病与不良心理刺激及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只有尽早尽快消除这些不良因素,才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我们指导患者做到保持身心安静。一是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如过怒、过喜、过悲、过分忧伤;二是避免能引起血压波动及心脏负荷过重的体力活动,如饮食、洗澡、超负荷体育活动等。入院后使患者尽早适应医院生活,对正规疗程的系统治疗有充分思想准备,并具有较高的遵医率。让患者知道饮食对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影响,使患者适应限制食盐。肥胖者适当限制热量,减肥速度以每周1-2kg为宜,禁吃零食,限制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多的食品,食用植物油,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比为1:1为宜。少量饮酒,绝对戒烟。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每天保证8h以上的睡眠。
1.2.2心理疏导护理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抑郁暴露出来,加以分析、解释、疏导和心理支持。在调查中发现有6种不同的社会因素:生活中突然发生变化,如丧偶,离婚,亲入故去;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纠纷,家庭关系紧张;工作中与同事和领导关系不融洽;地理环境变迁;嗜好烟酒;长期处于噪声条件下工作,生活,从事单调刻板或精神集中作业;长期的紧张刺激,如生活中无依无靠,悲观,失望,蒙冤,受屈,难以容忍的挫折。患者从医护人员的疏导分析那里重新认识自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因人施护,加以正确引导,给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采取积极态度,情绪稳定,从而疏导心理应激,辅佐药物治疗来减轻症状,逐渐达到稳定疗效的作用。
1.2.3对有焦虑恐惧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情绪变化引起血压升高,可能由于紧张和焦虑,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而使血压增高[1]。患者刚开始治疗时情绪低落、紧张,不时的测量血压,而且部分患者凌晨醒来就测,自己测、他人测,越测越高,越高越休息不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血压居高临下,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疏导沟通,因人施护,并加以正确引导,给患者以心理支持,让患者理解外界因素对自己疾病的影响,使其情绪稳定,从而疏导心理应激,以达到降压目的[2]。要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患者情绪激动因素,并且要通过解释说服、鼓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压抑心理,真正做到心态平衡,情绪稳定。
1.2.4让患者坚持合理用药的护理有的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普遍认为只要坚持服药,血压就会有好转,降至正常,而轻视了心理调节,刚开始服用药物时效果较好,以后血压有所波动,就产生怀疑药物疗效等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不吃药或将药物扔掉。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还有一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高血压无太大影响,若无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治疗[3]。刚开始用药还可以,用一段时间就不在乎了,随意服用,想起来吃,想不起来就不吃,结果耽误了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让高血压患者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科学用药加以治疗,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效果进行合理地用药要遵嘱用药,不要乱用乱停、乱换降压药,并且要克服血压降下来就不再用药的问题,要坚持用药,终生用药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
2效果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本组2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情绪稳定,对疾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是常见的身心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占所有高血压疾病的90%左右。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全世界成年人中约有10%的人患此症。由于高血压发展到晚期常并发脑溢血、脑栓塞、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的因素是多样的,人的血压可以随着摄盐量、体位、姿势、运动、疼痛、噪音、情绪应激、吸烟、饮食、冷热、环境改变、谈话内容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命环境的紧张刺激与人格特征在高血压病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避免不良的心理刺激,消除焦虑状态,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的稳定有很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苏英.施建英.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8,42(9):839—841.
[2]席淑华,卢根娣.心理干预对地震伤员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1066.
[3]于红.徐学英.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