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源于内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幸福,源于内心

孙玲王文华

——教学反思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266400

从2002年毕业,我从事教学工作15年了,很喜欢读书。我感觉读书是一种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的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我读《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和《听,学生在说》,感受到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策略、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做一流的教学能手》的作者是林老师,他是一位以教育为终身事业的老师,是一位幸福的老师。坦白而言,我作为教师,有一些无奈、无助,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看到学生灿烂的笑容,因为学生对你的认同和肯定。教师的内心是幸福的,才可能将幸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幸福的,对自己充满希望。为此,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读林老师的作品,有三个方面我印象深刻,现在谈谈我的感悟:

一、藏起一半爱给教师自己,奉献一半爱给学生

这是林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之一,他认为教师必须在繁忙的教学事务中挤出一点时间给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与职业素养,才能带着更多的爱去更好地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绝不占用。教师不能让自己的“教”来替代学生的“学”。

我认为教师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藏起一半爱给自己,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更要给自己减负,关注自身的健康,关注家人的需要,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给自己减压,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命。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放手,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给学生减负,引导学生好学、乐学。

二、最迷人的课堂是“五声”响起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把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作为调整自己教学策略的主要参照物,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实施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课堂上响起“读书声,笑声,掌声,歌声,发自内心的欢呼声”。

一节课要做到“五声”响起有些难,但“五声”课堂的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这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我喜欢带着微笑进课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微笑课堂,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课堂效率较高。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会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我会采取“创意惩罚”,即五分钟才艺展示,让他在下节课为大家展示自身的才艺。有一个男生学习成绩倒数,因违反纪律而展示了他唱歌的天赋,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此后他学习成绩慢慢有了进步。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的状态不佳,容易打盹,我就设计了“每周一歌”的环节,选择励志的轻松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慢慢进入最佳的上课状态。

读了《听,学生在说》这本书,感受颇多。老师需要与书为友,多读好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这本书有一篇文章《有尊严地学习》,我的印象深刻。作为老师,我们需要让学生“有尊严地获得好成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性,有梦想,有情感,都希望被有尊严地对待。因此,学生在被尊重的情境下获得好成绩是教育教学的原则。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焕发最优质、最充沛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刚参加工作的我,内心有一种不安和焦虑。对于学生,我不敢放手,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是一种“保姆式”的老师,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因而这份不自信导致我对学生管得过多,不能充分信任学生。现在,我工作14年了,比以前成熟、成长了。我认为,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积极期待。老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大胆地放手,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从而焕发巨大的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今年,我教两个文科普通班,每班18个借读生,总体上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的差异较大。作为老师,我在思考如何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第一堂课的设计不是讲新课,而是和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哲学是什么。我采用生活化的事例说明哲学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不神秘、枯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开展“哲学之我见”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体验。整堂课效果不错,没有一个学生走神分心,都在投入地听。

从第二节课开始讲授新课,我搜集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说明哲学的基本概念,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哲学的理解,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言,说错了没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随后做了一份课堂学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成绩比我的预想好得多。其中一个班,51个学生,仅有5人不合格,27人较好,5人很好。学习效果不错的原因在于,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积极期待、一视同仁。今后的教学,我会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尊严地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爱,尤其是那些调皮、淘气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积极期待。模式化的管理与刻板规则的约束难以培养真正优秀的人才,反而适度的自由空间能让人发掘自身的潜能。老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相信他们,可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有尊严地学习和生活,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审视、丰富自身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焕发巨大的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学生、理解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