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实施及临床满意度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实施及临床满意度调查

李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心脏科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实施及临床满意度调查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并对实施护理的临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文研究对象为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护理合格率为100%,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医疗机构的零投诉,切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AMI患者通常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只有通过密切的观察和科学的护理才可能有效的降低疾病死亡率。另外,除了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还应该和患者加强沟通,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也叫AMI,在老年人群体中,属于一种常见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心肌酶水平显著提高、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出现异常以及白细胞计数数量有所增加。该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旦发病通常会合并心力衰竭和心率异常等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一旦确诊,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同时应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加以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办法做了具体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59-88岁,平均年龄(68.52±6.52)岁。

1.2方法

1.2.1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病,发病48h以内为治疗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如果在48h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发病48h以内,患者病情发展往往十分迅速,死亡率极高。在这个期间内必须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如果病情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医生,防止延误治疗。

1.2.2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剧烈胸痛,这种疼痛使得患者神经过度紧张,这时可能导致血压生活、心肌收缩功能有所增强,另外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可能会诱发患者心律失常[2]。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可以对患者进行肌肉吗啡注射,控制注射量在5-10mg范围内,另外还可以给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2.3体位护理

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必须禁止翻身,保证绝对的卧床,为了让患者配合,向患者详细的介绍卧床可以有效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另外卧床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为了缓解患者的疲乏感,护理人员应该定时为其翻身和按摩。

1.2.4饮食及生活护理

患者起病后4h-12h内,饮食应该给予流食,另外保证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因为如果用餐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血液发生充分的配置,使得冠脉供血量有所降低,不利于恢复。增加膳食纤维的食物和水果的汲取,促进肠胃蠕动,避免便秘的产生[3]。患者的饮食、系数以及排便必须派专门的人员进行协助和护理。

1.2.5便秘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确诊,患者就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而卧床会抑制患者肠胃功能,十分容易发生便秘。一旦便秘,患者因为过度的害怕疼痛感,产生恐惧心理,更不愿意排便,恶性循环。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排便,必要时给与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排便。

1.2.6出院指导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对患者给出正确的镇静类药物的服用,详细的向患者讲述疾病的护理和保健知识,让患者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疾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积极配合,避免复发。患者完成治疗后,在即将出院的时候,院方应该将疾病的发病特点、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敏感度。鼓励患者积极开展康复锻炼,改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1.3效果评价

患者出院前两天,针对患者住院护理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必须由患者或家属亲自填写,反应患者或家属对在院期间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反馈。

2结果

本文研究对象为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护理合格率为100%,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医疗机构的零投诉,切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饮食结构不合理越发严重,导致国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且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一旦发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如果梗死范围较大,那么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衰竭或心率失常,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心脏破裂,死亡率极高。就当前国内来看,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已经存在多种护理模式,而且逐渐从传统护理模式向着“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具创新型和人性化[4]。“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首先要对患者采取必要的基础护理,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避免自己翻身的情况发生。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便秘,护理人员注意关注患者排便,必要时给与药物治疗,另外还需要提供均衡的饮食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AMI患者通常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只有通过密切的观察和科学的护理才可能有效的降低疾病死亡率[5]。另外,除了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还应该和患者加强沟通,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春静.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8):142-143.

[2]陈艺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12(6):72-74.

[3]史晓菊.全面基础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5):711-712.

[4]赵秀玲.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192.

[5]朱静.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