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胡曲《烛影摇红》中音乐题材的象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论二胡曲《烛影摇红》中音乐题材的象征性

赵岩

(河北大学,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摘要:“题材,指的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也指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在音乐中,题材代表着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中的元素,二胡曲《烛影摇红》的题材来源就是作者在深厚的时代背景下运用自己强大的民族音乐知识暗喻社会现象的体现。在刘天华先生的诸多作品中,本论文中重点论述的二胡曲《烛影摇红》作于1932年。《烛影摇红》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作于1932年。作者以“烛影摇红”作为主题,利用激昂欢快的三拍子华尔兹节奏示意中华民族应奋勇抗争、国民应觉醒的深刻寓意。本文从内涵、外延以及乐曲的写意性三个角度出发做出分析。

关键词:烛影摇红;音乐题材;象征性

烛影摇红,从词面意思来看,像是一支蜡烛正在燃烧自己,用尽光和热来照亮他人。该曲创作的时间1932年正值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地区、中华民国处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作者刘天华先生以《烛影摇红》为题,以紧扣民族元素的华尔兹舞蹈节奏示意中华民族应奋勇抗争的深刻寓意。刘天华,生于1895年,刘天华先生在音乐生涯中创作的诸多作品直至今日仍深受很多音乐学者的喜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其中“二胡十大名曲”中的很多曲目在很多大型器乐比赛中被列为必考曲目,而且被纳入许多音乐院校的必修曲目之中,具有极高的地位。除了在二胡作品方面的极高造诣,刘天华先生还对他所擅长的二胡、琵琶两种乐器进行了改革。刘天华先生音乐作品的来源是在其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深入学习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出来的。而本文中论述的二胡曲《烛影摇红》是一首舞曲风格的乐曲,作者借用了广东小曲中的标题,采用三拍子的欢快节奏,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乐曲进行发展,在吸收西方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继承本民族音乐特点,表现了该曲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胡曲《烛影摇红》音乐题材的内涵具体要追溯到该曲的题目中,从词面来看,“一支孤零零的蜡烛在燃烧,它的光和它晃动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此时红色的火焰在黑暗中显得是那么无力,但又不得不尽力的燃烧自己把自己的光和热带飞别人”,该曲题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乃是作者对那些在中华民国动荡飘摇之际仍不屈奋斗的仁人志士的象征;从带有中国韵味的华尔兹舞蹈旋律来看,眼前仿佛是一片别开生面的盛大舞会场面,但这轻快的旋律下,却仿佛能看到一位饱受压迫的歌女在强颜欢笑,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愤与感慨,其深刻的含义令人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二胡曲《烛影摇红》的外延涉及到从演奏方法至民族音乐风格的各种方面,对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起到了指导作用,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对未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全曲,轻快中可见哀伤,尽情欢乐后仿佛是舞女的强颜欢笑,激情华丽中又暗喻着亡国破家之痛,是一首极具象征意味的音乐作品。

《烛影摇红》的创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1932年正值民国二十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一二八事变”的爆发,也打开了日军对东北殖民统治的开端。整个国家处在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之际,中国经济萎靡不振,金融和工商业动荡不堪,消费市场一片低迷。该曲中音乐题材对当代社会中的国民产生深远影响,强烈的情感对比中更加突出了警示之意、忧患之味,是富有时代性的警示之作。

刘天华先生的作曲风格是在吸收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演奏技巧而形成的,从他的其他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富有创新性的作曲风格,“他将中西音乐之旋律、调性、节奏、音乐语汇等融会贯通,使作品符合我国民族器乐传统习惯,充分体现了他在二胡作品创作中的对话意识。”作者将“中西”对话完美结合,并衍生出了新的作曲风格,既没有完全“西化”,也没有固守本民族音乐。这种极具现代意识的音乐风格不仅是在当时,直至今日也仍对民族音乐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丰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音乐的写意性指的是通过音乐能够披露人的心意,抒写人的情感,并把演奏者的音乐与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使聆听者感到心旷神怡。二胡曲《烛影摇红》就是音乐中极具写意性的代表之作,该曲诗意化的标题中融入了作者的悲悯与警示;轻快的节奏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忧郁伤感;作者还把3/8、12/8这种民乐很少接触的节拍形式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结合,自由灵动的旋律和节奏,将作者的情感与音乐充分融合;作者在借鉴西方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与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借以比喻内忧外患的国家兴亡意识。该曲从乐思到乐句,皆是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乐曲中,音乐题材的写意性和人的情感的多样性相辅相成,不同的欣赏者从乐曲中体会到的情感自然也各有所异,刘天华先生这富有写意性的音乐风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作者将自身的一腔爱国热血毫无保留的寄托于该曲中,化悲愤为力量,每一句旋律都在警示着世人奋发努力复兴中华。在二胡曲《烛影摇红》的音乐题材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压抑愤懑,这也是该曲的象征性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潼.我对刘天华二胡曲的理解——兼评对“烛影摇红”的某些误解[J].人民音乐,2012,(07):54

[2]百度百科——[W]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题材/4845417?fr=aladdin

[3]百度百科——[W]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内涵/1415202?fr=aladdin

[4]柳静、苏华.论刘天华二胡曲“烛影摇红”的独创性[J].艺术研究,2008,(08):40

作者简介:赵岩(1996.08-),女,河北省保定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