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狮子镇天恩小学资中641200)
语文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当今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简单严肃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过去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是教师教书上的、学生学书上的、最后考书上的,语文教材是不变的,只要熟透那几本语文书再加上强化训练,把握其知识点及考查角度,语文成绩自然上去,语文教学便成功了。而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应试教育已然落伍,素质教育响亮登场。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该教什么,怎么教便是众多语文教师积极探讨的首要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想想,学语文是为什么,即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学生都会长大成人,不管长大后干什么,都得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种种知识,运用在学校所培养的种种能力,解决资金在生活时候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有所发展和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可能不是语文的,而它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却是语文的,即在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中都要运用的事语文。这就是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学生在校学语文是为了在今后用语文,学为了用,而应试教育恰好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在学与用之间起什么作用呢?起桥梁作用。把现代在所“学”与将来可能“用”巧妙的连接起来。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桥梁作用?关键还是语文课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上把语文课文当做一个“剂”,如同催化剂,使学生在语文课文的这个“剂”的催化下,各项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引向”,以语文课文催动语文各项指数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便能使语文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实现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应由基础知识的传授引向基本能力的培养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重要的是由基础知识的传授转向基本能力的培养。现代语文教学逐步向基本能力的培养过渡。试想想,每一位学生以开学便得到一叠厚厚的新书,与其说是喜悦,不如说是畏惧,一学期时间有多少,而学习的内容却是那样的多: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思想政治还有音乐、体育、美术等等,小学几门到中学的十来门学科,要都对每一门学科弄得一清二楚,这本身是何其难也。单就语文看,二、三十篇课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篇章结构、写法分析、主题理解、背景的把握,听说读写的训练,要完成、要记忆、要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面面俱到是有难度的。而应试教育又必须完成,也必须面面俱到,于是反复讲反复练,强化练资料战,层出不穷,搞得晕头转向,而当他们走上社会回顾语文学习时,多说那语文学得毫无用处,因为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
知识需要掌握,能力需要培养,素质教育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能力,观察社会与生活,思考应对运用语文能力处理生活社会工作中的事和人,以及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由基础知识的传授向能力培养要有这样的前提:明白应该学好语文,对语文有兴趣,有自学意识,有自学能力,其实就是学生思想是这样一个转变:应学语文——愿学语文——能学语文,经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学生学语文就不再是件困难的事,而这样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如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博学而又平易近人的形象等等。
二、语文教学应由过细分析讲解引向指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理解。
学生自己会分析会理解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这基础来源于学生会动脑、会思考,教学中很多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不动脑筋思考,教要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设疑、激趣、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进步,教师设疑由浅入深,有书本引向生活,活跃气氛,激发热情,积极思考,寻求解答,在过程中学到方法。
当今学生热衷于游戏,每天总想怎么才能高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搞破坏、搞恶作剧,教师一本正经的讲、头头是道的分析,对学生而言就是催眠曲。语文教学中就要尽可能的利用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搞点活动,多搞点比赛,让学生都动起来,课堂上教师组织的游戏胜过课外的游戏,学生的注意力就吸引到语文学习中了,再加以很好的设置疑问,学生就会思考,寻求答案。如我教《藤野先生》一文,我就先讲一些人们流传的笑话,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嘻嘻哈哈的状态下,体会“先生”一词,使学生一下就严肃起来,由此想想“藤野先生”可能是什么人,什么国家的人,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当今的世界局势,你会不会去写这么个人,可鲁迅先生却写了,会写些什么,我们国人会怎么看鲁迅先生。这样的开头这样的激趣。在学习中,学生就会以满腔热情对待本课的学习。
三、语文教学应由课文的学习理解引向对自己生活的观察思索。
是语文才能把生活联系起来,利用课文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索生活所见所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再创造美,把生活引进语文学习,利用语文表现美,从课文中作者如何发现、如何表现、如何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如何阐发情感、见解中学习自己如何发现如何表现如何认识如何阐发,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在这种学习中不断提升。
四、语文教学还应由课文的阅读引向课外的阅读和创作练习。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只不过是灿烂文化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是沧海之一滴,学语文不在于学书本上的那几篇课文,而在于借书上的几篇文章做引子,做一个“剂”使它催生出更多灿烂之花,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文化殿堂,去领略更加灿烂的文学艺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一方面不断扩展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不断巩固提高已有的语文能力。多看,多阅读,多思考,多观察,多涉猎,丰富,积淀,提高,升华,表达,学别人,写自己。
在这一步步的引导,不断完善,自我修复,自我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教师的教学将会妙趣横生。学生学得终身受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