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目的:评价介入手术栓塞颅内动脉瘤后的ICU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PIH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栓塞颅内动脉瘤后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效果显著。
【关键词】介入手术;颅内动脉瘤;ICU护理;优质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情较为凶险、进展快,是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甚至会致患者死亡[1]。介入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有研究[2]证实,与动脉瘤夹闭术相比,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尤其是我院日渐重视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护理方案,开展高质量、全面的护理措施,在最大程度上确定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手术效果。笔者通过本次研究报告,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ICU在2018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头颅CT、头颅MRI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精神良好,意识清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46.69±8.13)岁;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2例;其中24例患者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出血;观察组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47.21±8.25)岁;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3例;其中23例患者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Hunt-Hess分级等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术前术区常规备皮,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连续记录患者术后脉搏、意识、体温、呼吸、血压、瞳孔等变化,控制血压,增加脑灌注,以免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叮嘱患者术后准确用药,遵医嘱,定期到院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其内容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介入栓塞术作用、优势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光线柔和的治疗环境,减少噪音,鼓励病房内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足够的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1.22术前准备。在患者术前平卧位一侧肢体制动下,指导患者排尿训练。术前行腹股沟、会阴部备皮,清洁术区皮肤。监测患者术前血压变化,控制收缩压100-120mmHg,舒张压70-80mmHg,以静脉泵入尼膜同1-2mg/h,采取扩张血管药物,以免发生颅内血管痉挛。
1.23疼痛护理。对穿刺部位行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记录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温度,下肢有无疼痛。患者术后严格卧床24h,穿刺肢体伸直、制动,适当患者翻身,交替更换体位,髋关节维持伸直状态,健侧下肢自由屈伸。同时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交流,减轻患者痛苦。
1.24用药护理。患者术后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在穿刺或静脉注射时,应适当压迫注射部位,以免发生出血。
1.25并发症护理。(1)尿潴留。术后以热毛巾热敷膀胱,按摩腹部,会阴部以温水冲洗,并配合听流水声,期间注意患者隐私,使患者能顺利排尿,对无法排尿者使用导尿术。(2)脑血管痉挛、脑梗塞。术后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变化,有无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否出现头痛、呕吐,注意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若发生脑血管痉挛或脑梗塞,应立即处理。(3)造影剂过敏。轻度造影剂过敏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伴休克、呼吸困难等,因此术前应了解患者过敏史,以免发生造影剂过敏。(4)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平稳的情绪。叮嘱患者合理饮食,选择低盐、高纤维、低脂、易消化食物,维持通畅大便。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按时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Partners健康量表(PIHS)[3]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内有9个指标,每个指标计0-8分,分数越低,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内数据。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的处理呈,采取x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PIH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IHS评分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PIHS评分比较(分)
2.2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1例脑血管痉挛,占4%;对照组术后4例脑血管痉挛,2例颅内压升高,3例尿潴留,占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5,P=0.013)。
3讨论
介入栓塞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时,围术期护理方法关系着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恢复效果,也影响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优质护理顺应生物-心理-环境-人为医学模式发展而来,重视患者生理、心理功能,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术治疗期间,行优质护理,由医护人员予以患者专业性护理方案,为患者术后健康恢复起到积极促进意义:(1)优质护理的实施,重视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期间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给予患者全身心照顾,缓解患者治疗期间负面情绪;(2)协助患者术前各项检查,指导患者功能恢复,术后注意患者疼痛情况,与患者积极沟通,减轻患者术后痛苦;(3)术后指导患者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4)优质护理的实施,完善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可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促进医疗水平起到积极作用[4]。
本次实验,观察组术后PIH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优质护理的实施,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优质护理具较高的应用效果。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介入手术栓塞颅内动脉瘤后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并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召.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和围术期护理配合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165-5166.
[2]郭瑞萍,杨瑞.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132-133.
[3]寇琳,官计,张娅.4种自我管理测评工具在CRF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5):700-702.
[4]金琦.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