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杨小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3

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杨小兰

杨小兰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摘要:中国近代几次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失败,无不证明拿来的“本本主义”难以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出现的“左”或右的错误倾向,也昭示了“本本主义”对一个政党发展的巨大阻碍。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在保持调查意识,明确调查目的,注意调查方法与技巧等几个方面下功夫,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消除“本本主义”的戕害。

关键词:本本主义;调查研究;理论;实践

一、本本主义的危害

(一)盲从“本本”导致近代多次政治改良失败

中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东方大国,曾经雄踞世界一方。但自近代以来,闭关锁国使中国长期沉迷于过往的成就中,没有及时关注世界其他地方的国家的发展情况。沾沾自喜、一叶障目导致的是国力的不断衰弱和落后。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不断冲击着封建统治者盲目的自信和尊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不管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百日维新”,亦或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发起的“清末新政”,甚至是“辛亥革命”,最终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能认清中国国情,没能在指导思想上没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运动领导者往往只注重挑最好的学习,但却没找到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原则,以求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但却未能看到封建政治体制与西方文化、技术发展上的不相适应性,对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仍抱有盲目的自信,同时,也忽视了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国际背景下,仅仅依靠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力量推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以求实现的不切实际性。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依靠光绪帝发起的戊戌变法则希望从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但是,一方面,戊戌变法对内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而变法措施太过激进,触及了其他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以致遭到了来自封建统治者阶层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变法的步骤过于急迫,没有给中下层民众留下了解和适应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变法的根基不牢,在遭到统治者阶层的阻碍后没能从民众中获得支援的力量。“清末新政”,这虽是一场由封建统治者发起的自我革新运动,免除了来自统治者阶层内部的阻力,但“新政”来得太迟了,腐朽的清政府此时已无力在内忧外患的严峻环境中变法求强。这几场改良运动,虽然都志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化、制度、管理经验,但都没考察过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学习西方也没有根据具体国情而有所变通,因此最终归于失败。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在中国存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力求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军力量终归不够强大,因此不得不依赖于袁世凯,袁世凯凭借其手中掌握的军队领导权,以看似“合法”的方式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失败的根源,从本质上来说,这场革命仍然是少部分资产阶级发动的暴力运动,运动领导者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体力量,因此没有通过实践活动动员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参与到革命过程中来,从而导致革命力量的相对弱小,给了袁世凯这样的人可乘之机。

(二)盲从“本本”导致“左”或右倾错误发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对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但在建党初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一个支部,在行动上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引导和控制,没有能够较好的平衡服从共产国际领导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几次或“左”或右的偏差,直至遵义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才在与共产国失联的情况下开始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二、反对本本主义需要坚持调查研究

“左”倾或右倾的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没能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盲从“本本主义”,忽视客观实践。因此,想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一)时刻保持调查意识。

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需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以寻求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决之道。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人们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原有的各方面供给产品与人民的需求开始不相匹配,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爆发,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回归实践、深入调查。正如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1]问题产生于社会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必然蕴藏于社会实践之中,因此,深入实践、全面调查研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此即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意味着要深入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矛盾着的事物的根本属性和特征,从而获得解决事物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点。

(二)明确调查的目的。

就毛泽东1930年5月写下《反对本本主义》那个时候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他认为进行“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2],由此可见,他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对社会成员进行阶级划分,从而实现对各阶级的力量正确估量,明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3]”。在他所处的革命年代,斗争是时代的主题和焦点,因此运用阶级分析法对社会成员进行阶级划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今天我们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斗争已经不再占据时代的主流,团结与合作的思想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社会成员的划分,我们更多的采用阶层分析方法,认为中国社会中绝大部分成员不存在阶级上的对立,只存在阶层上的不同,各阶层人员虽然所追求具体利益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具有共同利益,都是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承认现行体制的合理性的。我们强调阶层差异问题,而不再聚焦阶级对立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将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爱国统一战线下,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三)调查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因为这种调查方法很明显获取的信息可能会更加真实、全面、可靠,避免因中间人转述可能产生的偏差,并且调查者对调查进程的可控性更强。但是,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有限的情况下,田野调查的方式就难以符合调查者的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另一种调查方法,即开调查会,作讨论式调查,这是一种通过与问题相关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获取关于自己调查的中心问题相关的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这种方法相较于田野调查而言更为省时省力,但对调查者的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调查者不仅需要具有很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而且需要调查者在讨论会开始之前针对所要调查的问题作全方位的了解,在选取参与讨论会的一线工作人员时要注意其代表性,在讨论会开展期间更要做到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追问,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问题的全貌,从而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信息支撑。

(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偏信“本本”,要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首先,要真正理解“本本”的内涵。理论或政策之所以是对的是因为其彻底性、符合实践要求,而不是由于它写在“本本”上。毛泽东认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4]”,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被证明是对的;同样,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5]马克思指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先哲”和“上级领导机关”的权威虽然能让人产生服从心理,但要得到人民内心真正的信服和认同,只有彻底的正确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也只有人民真正理解了理论的真正内涵,才会在实践中自觉遵循,也才最有利于推动实践发展。

第二,学习理论和政策不能仅停留于“本本”,更要结合具体实际。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6]显然,即便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之一的恩格斯,也意识到了理论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警告后来者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将原有的理论背熟并重复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是具体的,而理论或政策则是抽象的,只有坚持在抽象的理论或政策的引导下,根据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使理论与实际实现统一,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实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小结

89年前,毛泽东在写下《反对本本主义》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7],”“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8]”他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调查意识,不要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在进行调查研究时我们要注意调查研究的技巧和方法,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坚持理论指导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89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迈进,中国在建国后几十年间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当下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和解决,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注释/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6]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8.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

作者简介

杨小兰,1995年4月出生,女,汉族,四川省泸州市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