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荣(陕西省咸阳市卫生学校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04-02
【摘要】针对《护理学基础》药物疗法实验课教学中护生出现晕针的现象,本文就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广大护理教育同行提供参考,并有效避免该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晕针原因分析
晕针是指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由于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脏的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的晕[1]。
《护理学基础》教材中药物疗法是比较重要的章节,药物疗法的途径很多,包括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疗法、各种注射、静脉输液、直肠给药和外敷等,本章实验内容比较多,而且对护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笔者自2004年讲授本课程开始,在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的实验课教学中,每年(除今年外)都会发现护生晕针的现象,而且晕针的学生均为女性。笔者就此现象做了如下简要分析。
1出现晕针常见的原因
1.1心理因素注射给药本身就是一种刺激,个体对其缺乏了解,很容易在注射过程中产生恐惧、紧张、痛苦等情绪反应,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1.2疼痛刺激对痛觉敏感的个体,在对其进行注射时,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1.3操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在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如果此时操作者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动作粗暴,或由于技术有限等其它原因面带慌张、不自信的表情,就更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再加上疼痛刺激引发晕针。
1.4注射时个体采用的体位发生晕针的个体接受注射时多采取坐位或站位姿势,这两种姿势均会使下肢血液回心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
1.5病理原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
1.6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晕厥,主要是由于使用带钩针具或者型号不适的针具使个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致。
1.7体质因素当处于虚弱、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个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可反射性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针。
1.8环境原因气候干燥、闷热、气压低、诊室空气不流通、声音嘈杂等环境因素可促使晕针的发生。
2分析我校护生晕针的原因
在我校,护生先学习与注射有关的理论课,然后学习实验课内容。实验课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老师讲解、老师示教、看相关电教内容、老师回示、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实验课的操作环境比较宽敞,通风设备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护生身体状况良好,做实验前没有做过剧烈运动或处于饥饿状态,是在舒适、平静状态下进行实验操作的;护生使用的医疗物品经过严格检查,他们的操作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技术错误。在进行注射实验时,扮演患者的护生多采用站位或坐位。对我校晕针的护生进行调查,可以推断我校护生出现晕针的原因有:心理过度紧张、疼痛刺激、操作者的言行举止不得体及注射时所采取的体位不当。
3应对措施
3.1缓解紧张情绪
注射实验课中,护生心里紧张,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所进行的实验(也就是压力)评价不当,表现的过度担心,以致适应失败,出现了晕针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护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减轻紧张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3.1.1正确认识、评价压力
应对压力,首先要提高认知能力,采取正确的认知方式,既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影响,同时更应观察其有利方面的因素,增强自信,平衡情绪[2]。如告知护生,注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在校期间每一项注射实际操作次数有限,不论是扮作护士的护生,还是扮作患者的护生,都应珍惜每次机会,积极配合对方。这既有利于护生技术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丰富他们的心理体验,让护生明白注射过程中患者和护士(尤其是刚到临床工作的护士)的心理感受。
3.1.2减少压力的刺激
护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压力的刺激,在正确认识、评价压力的基础上,选择恰当而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缓解和释放压力,还可以使自己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例如在进行实际注射操作时,让扮演患者的护生讲一个笑话或幽默,这既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使操作的护生放松。
3.1.3减轻压力反应
许多压力是无法避免的,只有提高身心对压力的承受力,才能减轻压力反应,保持身心健康。方法有: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促进肌肉放松,提高机体的承受能力;注意膳食平衡,通过科学的进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保持健康状态;选择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如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深呼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等使身心充分放松。
3.2教会护生无痛注射法
3.2.1注射时,帮助护理对象采取舒适姿势,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3.2.2注射过程中与护理对象有效沟通,分撒其注意力。
3.2.3肌肉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也就是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且均匀。
3.2.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粗长针头,深部注射;注射多种药物时,先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使护理对象对疼痛产生感觉适应后,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3.3培养护生注射操作时具有得体的言行
3.3.1护生在进行注射练习时,有效地培养其操作时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先让护生在模具上进行操作,同时要求护生把模具看作我们的护理对象,要求护生尽可能多进行此操作。在此基础上,鼓励操作能力强、胆大的同学先扮作护士和患者进行实际操作,其他同学和老师在一边共同观看;然后鼓励更多的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这样,通过多次模拟练习、观看同学实际操作和一次亲身操作,护生既可以熟练掌握注射操作技术,又能增强操作时的自信心。
3.3.2对于有晕针史的个体,操作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有着很深的心理影响。细致、稳重、熟练的操作则给人亲切、可信的心理感受,从而缓解护理对象焦虑、紧张和不安全感,达到提高个体应激水平的能力。所以在护生进行实际注射操作时,要求他们在掌握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流程,举止大方,并与搭档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要注意对搭档用语亲切、以诚相待。
3.4选择合适体位
在进行注射操作练习时,尽量要求扮演患者的护生采取卧位,并在注射结束后再躺一会儿。因为卧位使机体有效放松,也有利于保证大脑的供血,有效预防晕针的发生。
现阶段,由于在校中职护生多为女性,他们的年龄正处在16至20岁之间,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注射过程中相对其他人群出现晕针现象的几率较大,所以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为预防《护理学基础》药物疗法实验教学中晕针现象的发生,及护生毕业后工作中注射技术的开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丽云,周经兴,徐宏贵,等.门诊患者晕针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8):124
[2]杨潇二.护理学基础.第一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