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瑜伽的意境超越自我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融入瑜伽的意境超越自我的培养

陈立

北海第七中学陈立

我们学校是寄宿式示范性高中,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初中生差,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初中生已构成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表现的更明显。

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怖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分析表明:中学生心理异常者占领35%,有心理疾病者占5.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

针对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也所区别,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与帮助。调查表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中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中学生一时难以选择。

个体原因: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8岁,属于“青春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会产生异常或病态的行为。

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

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瑜伽是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健身方式。它能把身体、精神和才智的种种相互对立的能量统一协调起来,使身体和精神的创造力和治愈力得到激发。瑜伽以平静舒缓的动作,将意识与身体连接,借身体的伸展、运动来调各心绪,它从身体内部来强化身心的平衡,解除心里的不安思绪,缓解紧张、释放压力,从而进入身心的宁静境地。

在古代,瑜伽愿意是驾驭牛马,帮助人达到最高“善”的目标。瑜伽协会编著这个词来自梵语词根,意为联合、加入、结合和束缚,即把我们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真正连接,即:自我与超我的连接。在《瑜伽经》中认为瑜伽的意思是根据古代的农耕方法把两头牛连在一起,但后来人们将它理解为身与心统一、人与神统一、低级自我与高级自我的统一。美国瑜伽协会编著的《瑜伽》认为,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联系”之意,即人类本能从较低部分到较高部分的结合,这也意味着人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并从痛苦中获得解脱。尽管众多学者对瑜伽认识有所不同,但趋向统一的观点认为,瑜伽是将“自我”与“超我”增进健康。这是瑜伽区别于其它任何体育项目和养生运动的精华所在。

艾扬格在《光耀生命》中强调的达到圆融纯一的状态。感官的集中点就是心意,能够驾御心意,即代表能够驾御感官,通过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这些技巧不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瑜伽的特殊呼吸有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大肺活量,增加血红蛋白的生成,排除体内废、浊气,使血液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安定,提高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养护人体的五脏六腑。

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往往会造成人体机能的失衡,通过练习瑜伽,调整内分泌及神经,净化生存的内环境,改善提高身体机能。瑜伽有助于情绪稳定,当个体情绪处于放松满足情境时,能够促进体内的酵素、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等生化物质分泌的增加,促使体内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以及内脏器官的代谢活动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进而让练习者身体各方面机能得到协调,同时培养练习者专注、平和、冷静客观的良好心态,使人修身养性,获得身心统一的健康状态,同时通过长期练习有助于内在气质培养。

瑜伽与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任何人,要增进身体健康或内心幸福,尤其是想促进心理健康,就会发现练习瑜伽有极大的价值。瑜伽源于印度,却是整个人类的财富。它对身体和心灵瑜伽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能训练,确切地讲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修习瑜伽姿势和瑜伽冥想,目的在于实现身体和精神上的幸福。虽然部分瑜伽练习侧重于对疾病防治,而另一些侧重于心灵或精神方面,但还是不能够把瑜伽简单分为健身或精神类。练习瑜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身体健康,也在于心灵上的安宁与平和,而要从这些健身运动和姿势中获得最大的益处,人们也必须以一种安详的心情来做这些练习。同样,那些侧重于精神方面的瑜伽练习结果不仅得到内在的精神幸福,而且也增进身体健康。当然,瑜伽还有许多特殊功效,如瑜伽松驰功,可使疲惫的身心快速休息,恢复精力;又如瑜伽的超脱心灵,还能运用于部分心理、精神部分疾病之中,如心理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等,从而有助于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压力的释放。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而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重视精神与心灵平衡发展的瑜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瑜伽融知、情、性三者合一,加外融敬爱之道,知识之道和工作之道合一与和谐。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合作的人际关系,通过身体姿态的语言、行为的魅力、语言的情感等交流,培养人们追求完善的精神,展示姿态美,促进友谊、增强交流、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充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我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有针对性而又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辅导,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学生练习瑜伽,缓解紧张释放压力,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曾在此进行过多次尝试,如:新生刚入学,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个高中阶段的人生目标,我充分利用课文如《守财奴》(高二下册)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利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一上册)一课,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教育;而在学习诗歌《致橡树》一课时,我则让学生围绕诗歌的欣赏,结合现代高中生对爱情的看法展开辩论,通过学生热烈辩论使学生对爱情有了一个较正确的看法。

另外,利用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对语文教师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奋斗目标,因此,我曾利用规定的一段时间,叫学生阅读有关增强“自我意识”的文章,克服了在学生中“浮躁”、“攀比”、“虚荣”,再加上适当的瑜伽形体训练,而使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得以发展。

搜集名人名言,培养健康心理。

尽管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刮进了学校,但由于考试制度并无多大改变,所以考试成绩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师的利益、学生的前途,轰轰烈烈的“减负”运动也收效甚微,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在此情况下,学生厌学也就不罕见了。甚至有些学生因课业问题而与任课教师闹起了情绪。不良的心理状态必然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此,我除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外,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从中探究古今中外的伟人是如何成功的,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缓和了师生关系,端正了学习态度。于是乎,教室、宿舍的墙壁上便出现了这样的条幅:“书出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个别学生还自编了座右铭:“苦也学,累也学,学而不厌;尽过心,尽过力,虽败犹荣。”看到学生的积极表现,我由衷地感谢名人名言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健康心理。

中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他们内心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由于此项活动绝对保密,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这使他们有了自己情感的发泄地,即使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把烦恼说出来,也仿佛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何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能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在家长会上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