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申银(山东省微山县中医院外科山东微山277600)
【中图分类号】R57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059-02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来我院求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58例患者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术后有2例(占3.45%)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延长抗炎治疗时间,在7d内消失,术后无肠瘘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通过加强术中控制及抗炎治疗,特别是有针对性对手术改进和进行炎症控制,能够减少术后可能的感染和并发症,同时操作相对简单,效果显著增加,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急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急诊,在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时,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分离、结扎和电凝等处理存在手术时间较长和出血较多的情况,并容易对周围的组织脏器造成损伤,术后的切口感染率较高,患者恢复时间较长[1]。本文通过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时,加强术中手法控制及抗炎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来我院求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特征确诊,并经术后病理得到证实。其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1.6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右下腹部位固定压痛,急性发作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道不适或发热,通过检测粒细胞增加等症状。
1.2手术方法
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之前先对患者进行麻醉,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如果患者为儿童则用小儿麻醉(以氯胺酮行基础麻醉)。于术前对患者切口处进行常规消毒,患者平卧或者略微左偏卧于无菌单上,找准右下腹麦氏点,手术刀由点位垂直刺入皮肤,切口长度3.0cm小于传统手术(约4.0~5.0cm)[2],用钝性手法对诸肌肉层进行分离,依次对浅筋膜分离、腹外斜肌腔膜分离,切开斜肌两端和腹外斜肌腱膜,注意切的时候须顺着肌纤维方向进行。然后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切开腹膜一直到腹部位置,用皮肤拉钩将切口牵开。用镊沿侧腹壁钝性滑向后腹膜,可利用卵圆钳或长平镊等辅助,找到盲肠后用钳夹持住,顺着结肠查找确定阑尾的具体位置;阑尾一般配在下腹网膜包裹处,也可通过分离或移离网膜进行查找;或者采用食指对盲肠部周围进行感觉,如有增粗变硬组织可确定为阑尾;部分长期炎症组织可能导致阑尾不容易被发现,可采取对盲肠内翻,到显露盲肠后的阑尾。找到阑尾后,可用4#丝先行结扎,再进行常规切除;如果阑尾部分不能提出或者因切口太小而难以切除,可以采取逆行阑尾切除方法。切除后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正常采用电凝烧灼法即可,部分患者盲肠根部有增厚和水肿情况时可行8字缝合并以大网膜覆盖操作。检查确认已经止血完毕,可以开始缝合。先进行腹膜缝合,完成后采用灭滴灵溶液对切口反复冲洗,并泡浸切口约3~5min,然后再按层依次对切口进行关闭。特别注意围手术期间均应预防感染,可于手术前、后用甲硝唑静脉滴注,术后抗炎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3天[3]。术后患者可采用甲硝唑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对切口处冲洗,根据伤口愈合及可能出现炎症情况,部分患者可延长抗炎治疗至7d。
1.3疗效判定指标
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等;并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情况。
2结果
全部58例患者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均痊愈后出院。患者手术时间为(50.3±10.8)min,肛门排气时间(31.2±7.4)min,住院时间(6.8±2.5)d,术后无出血情况发生;术后有2例(占3.45%)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延长抗炎治疗时间,在7d内消失,术后无肠瘘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在手术临床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阑尾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阑尾系膜及盲肠根部明显增厚和明显水肿等情况,特别对于肥胖患者和发生阑尾异位等情况,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不仅耗时耗力,同时对周围的组织脏器可能产生损伤,以及分离结扎时对组织切割,出现缝线松脱情况,导致患者活动性出血,影响手术视野,更增加造成损伤机率[4]。所以,对传统手法有必要进行控制和改进,本研究采取的改进措施有:①保证条件均按无菌操作,针对手环境和手术器械,必须严格按无菌要求进行配置,手术操作也必须严格无菌操作;②采取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实践证明,伤口越小,有利于患者恢复及伤口的愈合,并减少并发症情况[5];③改进手术手法,针对阑尾与腹膜、网膜、盲肠的粘连,以及阑尾系膜的处理,包括最后的结扎缝合均按规范操作,控制出血,缝合前仔细检查,对缝合处冲洗消毒等,均有利于患者预后;④加强患者炎症控制,在围手术期间,均加强炎症控制,而不是传统的有炎症再治疗或仅术后控制。
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是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据统计发生率为7%~30%。术后切口感染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引起:阑尾本身生理病理变化引起;进行手术时切开各层组织后处理时止血不彻底;术后没有排除干净血液而引发的继发性感染;术中腹内操作时感染部位液体接触到切口创面造成新的污染;术中使用结扎线过多,结扎线材料不能有效与肌体溶合,机体受异物感造成部分切口长期不愈,发生感染或溃疡;手术过程中,对各肌层进行组织分离时,粗暴的手法会对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造成术中为止血进行了过多或大块结扎,术后导致结扎部分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部分手术感染因为手术器械消毒不严密、结扎线污染、操作污染和环境污染造成。有文献研究表明,小切口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概率比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明显少[5],小切口瘢痕纤细隐蔽,容易被腹壁皱褶遮盖,利于术后的美观,切口小则手术封闭操作性高,不易感染,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降低。且为腹腔内器官组织后期病变提供再次手术的干扰更小,显示出更强的优越性。同时应该提高感染认识,不能因手术小而忽视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更加先进的LA手术,医生主观上均需做好无菌控制、切口的消毒及抗感染治疗的措施[6]。
本文研究表明,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治疗,通过加强术中控制及抗炎治疗,特别是有针对性对手术改进和进行炎症控制,能够减少术后可能的感染和并发症,同时操作相对简单,效果显著增加,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红永,徐立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34-135.
[2]刘柏春,曾跃红,田海清,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药,2010,5(2):150-152.
[3]武正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6.
[4]梁章焱,常晓健,马红涛,等.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12.
[5]钟才水.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05例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8,26(2):148-149.
[6]袁康,陆龙,张延霞.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