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杨广斌

江苏省无锡市怀仁中学214196

摘要:在目前的教学形式下要更好地完成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就一定要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省高中英语教学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词汇量大,语言灵活,话题贴近生活,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量的语言操练中记忆、模仿、形成技能的比例更大。如何在这漫长的积累过程中使课堂教学保持愉快、活跃的气氛,在相对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需要研究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是每位教书的人常说的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作为教师,要在和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努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如果他们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和老师相处,那他们就一定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探究这个学科,同时也一定会接受老师的引导和老师的教诲。

我们应该清楚,许多学生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并非他们本意。要对学生偶尔出现的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正确地理解引导。迟到可能是不小心起床晚了,课堂上趴着也许是感冒或者身体不舒服,课上交头接耳也有可能是在讨论学习问题……所以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老师应该先弄清楚情况再加以引导。如果一定要批评,一定记住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老师发泄不满情绪,批评和表扬是出于爱护他们、帮助他们的目的,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英语老师要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增强课堂设计的艺术性。我们面对的学生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如果我们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和反应,忽视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只考虑自己讲什么、怎么讲,即使你内容设计得再好、讲得如何绘声绘色,学生很可能也不买账,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求学兴趣并非先天就有,更大程度上靠后天的引导激发。每一堂成功的课不是在老师的控制下完成的,而是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中西方语言及其风俗习惯的异同点结合在我们的教学中,激起他们探求英语知识的欲望。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向学生渗透英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可以利用歌曲等学生喜爱的各种新颖的形式做导入,也可以适时利用诙谐幽默以及具有挑战性的句子激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现在的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的话题伴以生动的描述、情景、表情、动作以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经常让学生上台演绎课文内容,使他们溶入到话题的情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在实践中应用、巩固和提高。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尽管我们都清楚学生是主体,但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一言堂。我们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讲:“这个问题我已讲三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呢?”,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相当一些教师还是不愿改变一些传统的做法,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以为知识是老师给学生讲会的。事实上,“英语是在实践的操练中习得的,而不是老师讲会的”。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备、教、批、辅等方面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一方面用生动形象的演绎表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所采用的授课形式一定是学生乐意接受的。你讲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如果没有学生的接受你讲得如何投入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你的讲授一定要让学生喜欢、乐意接受,这样你才能和学生配合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让学生课上大部分时间处于“激活“状态,积极配合教学活动,教师要注意“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英语学习是通过实践操练来达到习得目的的,语言的操练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我们操练形式单一,每天都是跟读、重复、替换等练习,势必会枯燥无味,非常容易使学生易产生厌倦感,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可以是一师一生也可以是一师多生,生生互动可以是一生一生也可以是一生多生甚至多生多生等。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教学策略。只要我们善于在教学中创新,通过各种手段积极探索、积极研究,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因材施教,就一定会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红英语篇理论与文本解读[M].浙江大学出版,2015。

[2]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