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高等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中国高等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环境

隆晓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建立良好的艺术环境是促进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我国画廊、艺术博物馆以及艺术中心等都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高等意识设计艺术教育的环境创设。

关键词:中国;高等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环境

1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

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课程的基础部分,三者自成体系又相互独立,但是这也就使课程之间失去了关联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到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是零散的,缺乏合理的整体结构。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人可曾说:“如果说工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我们教学体制不仅将它切成了片,还切成了丝,然后再靠学生将其还原成有机整体,而这是极为困难的。”基础素描、色彩课的教师大多出身美院的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他们的教学思路和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要求有些出入,教学模式陈旧刻板,造成了基础教学大多强调重写实摹写与技法。由此,上述情况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和系统知识两个方面的成就都不突出,设计程序不精通,更不具备整体上的综合创造力。

1.2轻视创意,着重培养技能

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出现很多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法轻构成、重写生轻创意、重写实轻写意、重素描轻速写、重具象轻抽象的现象。很多教师在基础设计教学过程中片面突出学生的写实素质,甚至出现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练习,重点强调学生在技法和画面效果两个方面的训练,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开发。此外,计算机对设计的辅助作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埋没,学生也就不再注重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艺术潜力,由此造成思维创造的缺陷被技法效果所掩盖,作品形式也因为电脑的运用逐渐变得程序化,艺术创作的性质逐渐变成了单纯地“生产”和“拼图”。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再重视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设计思维的发散和审美视野的开拓,学校的课程无法支撑创造力的发挥,本科教育被当做技能教育,这种现实情况推动了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

1.3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结合不足

目前,一些艺术设计类院校在教学中缺乏教学思路和办学条件。受场地和条件所限,学校开设的科目偏重造型能力与设计理念的培养,忽视了“设计实用性”这一原则。很多应实际动手的科目,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呆板,缺乏生动的艺术气息和富有挑战的实践精神。由于缺乏实践,学生无法将设计方案同材料、工艺有效结合,只能停留在图纸阶段。设计类毕业生进入设计行业后不能在短期内满足设计公司需要。因此,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同实际需求脱节。

2中国高等设计教育艺术环境的创建措施

2.1实行设计教育和社会资源的结合模式

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城市环境,一些文化组织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甚至与研究方相结合,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改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以教室为主体。美国就是社会资源和设计教学进行有效的互动模式的典范。如肯特尔艺术与设计学院周围环绕着剧院、画廊、咖啡屋、博物馆和娱乐中心,所在的大急流市,面积不大但很精致,处处能感受到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源远流长的大急流成为城市的中心风景,也赋予设计师丰富的创作灵感。又比如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博物馆,这是一个拥有8万多件藏品的艺术大学艺术博物馆,成为一部从远古时代一直追踪到21世纪的艺术发展史。学院的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到博物馆学习与研究,同时博物馆也通过各种专题展览、讲座、学习班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学习教育中心,博物馆常年有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艺术与设计展览,是罗德岛设计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资源和教学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推动艺术的创新。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知道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社会的那些方面,充分我们发挥专业学术力量,提高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可以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2.2进行校园艺术教育普及化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专业影响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不同的学生都分享到艺术气息。比如,也推动美化大学校园、提升校园艺术氛围的活动。其次,如何集合把不同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在一起进行智慧与创意的碰撞,使创意更加多元,如艺术专业教育可以面向更多的人群,除了本专业,还可包括其他专业爱好艺术设计的学生。这样不仅能促进多学科学生的交流,增加设计创新的可能,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也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维。

2.3建设舒适性和高效性的办公和教学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的校园,办公和教学硬件非常优越,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性,教学的高效性,优质性。首先,合理有效的使用硬件资源,在真正使用过程中是否得以有效的管理,最优化的分配,让广大的学生受益,而不仅局限于专业教学,使教学设备得以最大价值的体现。其次,合理的校园及其教学环境结构布局的有效性,人性化,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布局,为学生创造更多想像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最后,是教学环境的低碳性,生态性。如校园的景观设计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的原貌;如对于旧教学楼的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创造新的面貌;堂课上提供使用的材料和学习用品,学生使用完将其放置固定的回收盒,供下次课的学生使用,既方便又防止材料的浪费.

2.4探索个性化办学模式加强文化教育

艺术设计类院校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结合本校办学优势确立办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制定详尽的学科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应有选择的开设人文、历史、宗教、经济、自然科学等课程。此外,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不仅需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涉猎其他多领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增开诸如:色彩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规等相关内容。

2.4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情感

情感是艺术的生命,也是学习的源源动力。艺术之路离不开情感。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消极倦怠的情感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艺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激励中进步,在赏识中提高,进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结束语

中国要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十分重视和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晓娜.林学伟.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50-150.

[2]邢益波.荣鹏鹏.对中国当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双语学习,2007(3):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