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尤金林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中广泛、科学、有效的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创新人才;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17-2735(2013)05-0000-02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高校相继开展了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系列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项目与战略。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更是西方国家开展和平演变容易利用的对象,在大学生中强化以国防教育为内容的人才素质培养教育,加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造就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和能力较高的优秀人才。
(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家并不太平,日本军国主义有所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忘我之心不死,周边国家涉及领土、领海、领空的争议不断。大学生有了强烈的爱国意识、正确的国防责任观念和国家利益观念,就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极大地激发爱国热情。
(二)是培养高质量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特别是对我国来说,地域面积大、边境线较长,海域面积辽阔、海防任务重以及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强大的、高质量的国防后备力量更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所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是培养建设国家和捍卫国家安全的优秀人才。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对对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奉献国家、奉献事业的使命感、造就一批建设国家和捍卫国家安全的优秀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普通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三大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83项,占总计266项的68.8%,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认为,“高校是一个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开展原始创新的主要场所。”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受原有制度、观念以及各种因素的制约也越来越厉害,普通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确立。培养目标重视单一的专才教育而忽视了通才教育,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标准有失偏颇。
(二)是忽视以人为本,弱化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创新教育学生主体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调动上,依托创造性的活动,不断激发和培养大学生自觉与自主的创新意识。
(三)是重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现在很多企业在人才的选择与使用上遵循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有才有德之人----重用,有才无德之人------慎用,无才有德之人-----训练后用,无才无德之人-----不用;而这个“德”除了做人品格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所以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培养,绝不能顾此失彼。“态度决定一切”,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重于创新教育本身。
三、高校国防教育在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素质代表着未来世纪国民素质的水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学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必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是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青年学生国防意识、综合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学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的优秀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青年学生国防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学校国防教育对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有直接或间接的培养与促进作用。青年大学生是一群热血青年,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攸关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尤为关注,只要正确的引导,合理的组织与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国防教育,可以让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有着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国家保持一致,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拓展视野,均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军事战略特别是兵员征集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依托国民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一批既有一定思想政治素质又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国防生走向军营,成为国防建设基础骨干力量;一方面在大学毕业生中实施应征入伍,吸引了一批有志于献身军营、献身国防的有志青年,服役于军队,成为国防建设基础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又选拔优秀军队干部入地方院校深造,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加速更新的形势,国家从2002年开始,在我国26所重点高校率先开始为部队定向培养理工科研究生,使之成为国防建设基础领导力量。
(四)是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人格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个人心理层面的积淀,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源。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强化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进则退的进取心、百折不挠的坚韧心和胸怀祖国的责任心。
四、高校国防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途径与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现代人的人格灵魂。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当前重要的教育方向,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和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人才素质培养,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好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一)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个优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应该是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在教育中应坚持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构筑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的精神支柱。
(二)是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八一”、国庆节日、纪念日等重大节假日和“双拥’、“共建”等活动以及应征入伍、士官直招、军训等时机,广泛开展参观、主题班会、特色团日、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三)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要通过军民共建、拥军拥属以及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等途径,把军队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严格的作风、优良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格,激励、教育和影响大学生;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国防教育空间,建立健康的国防教育网站,突出覆盖面、信息量。
(四)是要优化创新人才教育环境。高校应自觉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创新,切实摆正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地位,让大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注重以校风、教风、学风为表现的国防教育行为文化,将国防教育贯穿到教育全过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现时期高校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在高校不仅要得到基础理论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与学习,但是国防教育不能忽视,更不能淡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对祖国充满挚爱、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卢萍,中美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郭善林.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最佳场所[J].军事研究,2006(3下)。
[3]罗立新.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6-0010-04。
[4]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
1.肖军(1975--),男,湖北黄冈人,武汉科技大学学工处讲师。
2.尤金林,男,(1989--),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09级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