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237000
【摘要】目的:解析早期筛查评估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内科收治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2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筛查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合并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率。结果:①护理前、护理满7日、护理满14日,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21日、28日,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并发症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筛查评估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高借鉴意义。
【关键词】早期筛查评估;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吞咽障碍;临床效果
脑梗死吞咽障碍为常见的脑梗死并发症,若不给予科学护理,则可能引发脱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继发症,增加窒息发生几率,危及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本文在早期筛查评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脑梗死吞咽障碍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可行性建议。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内科收治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5±5.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1.0±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相似(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①通过蛙田饮水实验,进行吞咽功能早期筛查评估。②给予脑梗死吞咽障碍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吞咽功能早期筛查评估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由于长期瘫痪且吞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悲观、失落以及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严重影响康复训练效果。因此,应当给予患者尊重、关心与爱护,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以及康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再者,应当鼓励患者家属积极为患者提供支持与帮助,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给予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动力与决心。(2)吞咽功能训练。①指导并鼓励患者尽量向前方或者两侧伸舌头,并朝着不同方向进行主动运动。指导患者于镜子前开展紧闭口唇与鼓腮训练等。②协助患者进行提肩、沉肩、颈部左右摆等动作,提升患者咽下反射,避免发生误吸。③采用蘸水棉签,缓慢刺激患者咽喉壁、舌根部,提升患者软腭以及咽部知觉,鼓励患者进行空吞咽,增强吞咽能力与反射。④通过手指给予患者甲状腺软骨、下颌皮肤按摩,促进患者舌体与下颌的运动。⑤帮助患者获取适当体位,并于偏瘫侧肩部垫枕头,促使患者颈部尽可能前屈,然后参照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给予患者进食。一般情况下,先从半固体食物过渡至固体食物,然后恢复至普通食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最好不超过45分钟,进食过程中切忌交谈,严防误吸。
1.3评判标准
①吞咽功能分级采取“蛙田饮水实验”。患者保持端坐,饮温水30ml,将饮水时间、呛咳次数进行详细记录。评分标准分5个级别。Ⅰ级:温水一次性喝完,且未出现呛咳;Ⅱ级:温水分成2次喝完,未出现呛咳;Ⅲ级:温水一次性喝完,但出现呛咳;Ⅳ级:温水分成2次以及2次以上喝完,出现呛咳;Ⅴ级:呛咳严重,无法将温水喝完【2】。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表形式。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0分,满意:65~80分,不满意:≤65分。护理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护理前、护理满7日、护理满14日,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21日、28日,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n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7天 | 14天 | 21天 | 28天 | |||
观察组 | 40 | 3.75±0.75 | 3.26±1.14 | 2.75±1.05 | 2.30±0.72 | 1.90±0.85 |
对照组 | 40 | 3.65±0.74 | 3.45±1.01 | 3.20±1.45 | 2.95±1.05 | 2.40±0.70 |
t | 0.6003 | 0.7890 | 1.9535 | 3.2290 | 2.8718 | |
p | 0.5501 | 0.4325 | 0.0543 | 0.0018 | 0.0053 |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对比
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率分别为:97.5%、2.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率分别为:72.5%、1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与并发症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体满意率 | 并发症率 |
对照组 | 40 | 15(37.50) | 14(35.00) | 10(27.50) | 29(72.50) | 6(15.00) |
观察组 | 40 | 33(82.50) | 6(15.00) | 1(2.50) | 39(97.50) | 1(2.50) |
X² | — | 9.8039 | 3.9139 | |||
P | — | 0.0017 | 0.0479 |
3讨论
吞咽障碍属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几率高达50%左右。临床资料显示:误吸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且误吸后肺炎发生率已超过30%【4】。因此,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筛查与及时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康复护理干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系统心理指导以及全面的吞咽功能训练,从舌肌康复训练、颈部活动训练、咽部康复训练、进食训练入手,全面改善患者吞咽功能【5】。本研究结果表明:①护理前、护理满7日、护理满14日,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21日、28日,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并发症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筛查评估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高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喻刚连,符晓艳,马瑞雪等.早期筛查评估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8):1232-1234.
[2]赖若芸,邓旭,张美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6):936-937.
[3]杜宏女.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36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5,49(9):114.
[4]谭玲.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35):200-201.
[5]王敏,符晓艳,江礼等.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7,9(3):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