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常州市肿瘤医院 ) 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动静脉内瘘术情绪障碍对恢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共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8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焦虑自评置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分值显著高于参照组,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加强心理疏导,开展个性化、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避免其出现情绪障碍,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广为借鉴。
【关键词】静脉内瘘术;情绪障碍;恢复影响;护理干预方法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面对永久性的血液透析治疗,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并且有调查显示,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动静脉内瘘术主要针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进行治疗,能够为其开辟一条顺畅的血管通路,进而保证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人将其称为尿毒症患者的一条生命线[1]。为进一步提高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心理障碍这一问题,需要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为此,我院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6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患者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均是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8例,其中研究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21.5)岁;慢性肾炎14例,多囊肾3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6例;参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21.5)岁;慢性肾炎15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与病情类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性。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定期进入病房巡查,并对用药及饮食展开指导。
研究组开展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生活习惯,同时基于患者的倾诉,给予其支持与同情,并且还要通过小组介绍、病友介绍、发放资料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此外还要鼓励其多参加社会活动,如散步、太极及体操等,并通过告知患者消极情绪造成的严重后果来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做到身心的有效放松,是自身与社会、家人的关系得以有效缓解[2]。另外治疗费用也是患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家庭状况,向医院提出申请,做到治疗费用的合理安排,进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这对患者的心理压力也有着极大的缓解作用。还有要通过同患者家属的交流,建立相应的家庭支持网,让患者在遇到问题或是心理状态不佳时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最终生活质量[3]。
1.3 临床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分值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量资料( ),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
组别 | 例数 | SDS评分 | SA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
研究组 | 28 | 66.7±5.1 | 34.8±4.6 | 24.577 | 0.000 | 61.2±5.6 | 32.7±4.1 | 21.729 | 0.000 | |
参照组 | 28 | 67.2±4.5 | 51.7±3.1 | 15.009 | 0.000 | 62.2±4.4 | 51.6±4.2 | 9.221 | 0.000 | |
t | 0.389 | 16.121 | 0.743 | 17.039 | ||||||
P | 0.699 | 0.000 | 0.461 | 0.000 |
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特殊性,再加上手术所带来的应激反应,容易给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对肾病患者采取动静脉内瘘术,能够对其永久性的透析问题进行改善与解决,并为患者开辟一条顺畅的血管通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4]。本次研究的研究组通过开展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生活习惯,同时基于患者的倾诉,给予其支持与同情,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还要通过降低治疗费用,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的焦虑自评置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分值显著高于参照组,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加强心理疏导,开展个性化、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避免其出现情绪障碍,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广为借鉴。
参考文献:
[1]汤家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1):56+53.
[2]钟洁莹.护理干预对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229+235.
[3]俞栋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1):88-89.
[4]李新霞,陈瑞娟,骆绚芬.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2):45-47.
[5]戴永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防动静脉内瘘失功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