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分析

/ 1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分析

梁岩,朱海燕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在临床上,重症哮喘属于内科危重症,是比较少见的慢性气道炎症。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老龄化及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症状为呼吸受阻、窒息、胸闷呼吸心率增快甚至出现脉,危重状态时出现寂静肺或呼吸乏力,发绀。心动过缓,意识恍惚甚至昏迷等表现,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比如低氧血症、器官衰竭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以上这种情况,我院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自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7年 10 月收治的 96 例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患者,均符合重症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情绪烦躁、大汗、坐卧不安等。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 48 例,其中对照组男 27 例,女 21 例,年龄大多为 35 ~ 71 岁之间,病程 1 ~ 15 年,哮喘发作时间 3 ~ 72 小时;治疗组男 29 例,女 19 例,年龄大多为37 ~ 74 岁之间,病程 9 个月至 17 年,哮喘发作时间 2 ~ 71 小时。要确保两组人员都知情,且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全方位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然后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氧疗、纠正水、电解质絮乱、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并进行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逐渐减量,同时加用 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静脉滴注;同时服用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 10mgqd;B2受体激动剂丙卡特罗 25ug BID 或缓释茶硷片 0.2g B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 对患者采用 2mg 布地奈德、500g 异丙托溴铵及 4ml 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天两次,可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及耐受性适当调整剂量;(2)对常规治疗无效或者达到机械通气指征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时,根据患者的潮气量、Pa CO2等设置和调整呼吸机参数,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缓解、自主呼吸平稳等时拔管脱机;(3)根据重症

哮喘病因及病机,选用小青龙汤、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处方:防风 5 克、白芥子、五味子、炙甘草各 6 克、桂枝、半夏、芍药、麻黄、黄芪各 9 克、白术 10 克、肾气虚严重者加杜仲 12 克、脾虚严重者加薏苡仁 15 克。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别于早晚服用。1 个疗程为 1 周,连续服用 3 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表现为:无效表示为患者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有效表示为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监测指标基本正常;显效表示为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部分增长消失,监测指标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多次检测得出,采用 SPSS 13.0 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各项临床指标、生理功能等资料用(5dd634bc44007_html_fd21862babf19db7.gif ±s)表示,两组均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为 0.05,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如果 P < 0.05 说明此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为 95.8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 81.2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哮喘的深入研究以及主治药物的增多,慢性哮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重症哮喘患病率未得到有效抑制,所以,我们治疗重症哮喘关键是要尽快缓解哮喘症状,并纠正恶化的肺功能血气状况。目前,治疗重症哮喘主要采用吸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絮乱、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能 B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解除气诞痉挛,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同时加用中医中药温肺化痰平喘及调节免疫功能以增强疗效。

在本组研究中,治疗组临床疗效为 95.8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 81.2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血气功能和肺功能状况,具有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静 . 整体护理干预在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2(197):201-202.

[2] 李卉 .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06(215):276-277.

[3] 张宏勇 , 路珺 . 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J]. 中外医疗 ,2016,22(7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