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舒嘉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在行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SAS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DS、SAS及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剖宫产初产妇的不良情绪,减轻其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剖宫产;应用效果

初产妇是产科较为特殊的人群, 具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甚少, 初为人母带来的负面情绪较大等特点, 在临床上较受重视[1]。本研究观察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在行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86±3.45)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08±0.84)周。研究组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89±3.48)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12±079)周。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具体如下:①加强知识教育宣传。根据产妇不同的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尽量选择通读易懂的语言。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讲解促进排乳和解决乳汁淤积问题等。阐述母乳喂养的优势、正确途径和姿势等。②引导新生儿的护理。沐浴、洗澡、更换尿布等操作均在产妇面前实施,指导产妇进行演练,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和技巧,指导其母乳喂养方式。③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产妇由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对新生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再加上剖宫产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感,不少的生理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进行交流沟通.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和依从性。④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及镇痛处理。进行必要的乳房按摩,缓解乳房膨胀感,促进乳汁的分泌:给予产妇必要的镇痛治疗,可采用心理暗示法或是注意力转移法缓解产妇的疼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10分制,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VAS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SAS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DS、SAS及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VA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VA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55

57.63±5.66

33.25±3.73

54.59±5.29

30.47±3.69

6.52±1.05

3.53±0.49

对照组

55

57.69±5.77

41.21±4.38

54.51±5.17

39.15±4.54

6.47±1.17

4.92±1.08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55

32(58.18)

22(40.00)

1(1.82)

54(98.18)

对照组

55

23(41.82)

23(41.82)

10(18.18)

45(81.82)

3 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妇产科室中护理的水平关系着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效果,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案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质量是大势所趋同。以往临床上采取的常规护理,均是通过口头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不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不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2]。母婴床旁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方案的缺陷,通过发放资料和宣传手册,采用一对一教育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和问题,母婴床护理模式顾名思义即新生儿的护理行为均在母亲床旁进行操作,这就大大提高了护理方案的实践性,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技能操作水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掌握水平等情况进行方案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SDS、SAS及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剖宫产初产妇的不良情绪,减轻其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龚春红,陈秋花,刘芬.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8):174-176.

[2]马艳.母婴床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7,(20):147.

[3]宋爱玲,刘东彦.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07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