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 新疆 和静 841300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入的眼科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例数=40)和对照组(例数=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目标导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疼痛、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缺氧、高血压、躁动等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0.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导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眼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苏醒,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目标导向护理;眼科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护理
虽然绝大多数的眼科手术能够在局麻状态下完成,但是随着当前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和深入,加之喉罩、短效全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眼科手术患者倾向于选择全麻进行手术治疗[1]。眼科手术与其他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周转较快、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的特征,因此,临床上的眼科手术多数都是日间手术[2]。鉴于此,如何保证眼科手术全麻患者的安全和快速复苏就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者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3]。为了提高眼科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安全,促进其快速苏醒,我科室引入了目标导向护理模式,在眼科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护理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入的眼科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例数=40)和对照组(例数=40)。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6—66岁,平均年龄为(46.5±4.2)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4—64岁,平均年龄为(45.3±4.5)岁。两组研究样本的社会学资料、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对照试验要求。本次研究已经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目标导向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1.2.1评估
患者在手术治疗完毕后,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进行复苏,在患者复苏期间,按照设定的目标对其实施护理,在护理开展前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由于本次研究中入选的均为成年患者,因此借助改良出苏醒室标准实施评估。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要对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待患者的改良出苏醒室标准评分超过9分时,患者需要回到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而拟定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直接离院的患者,需送到II期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见观察,通过麻醉后出院评分实施目标护理,待患者满足麻醉后出院评分超过9分时,需由麻醉师、责任护士共同判断并确认、签字,同时需由责任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患者方可离院。
1.2.2目标制定
I期苏醒患者的改良出苏醒室标准评分大于9分,全麻患者的Steward苏醒评分大于4分,能够转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待麻醉后出院评分大于9分后,方可离院[4]。
1.2.3目标护理
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进入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意识恢复状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于已经拔除喉罩或者是气管导管的患者,需给予中流量吸氧,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道状态,确保呼吸道通畅。对于未拔除喉罩或者气管导管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潮气量、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指标,并在患者清醒后或者是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立即给予中流量吸氧。在患者苏醒期,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对患者的四肢活动状态进行评估。II期苏醒观察室患者,还有对其肌力恢复情况、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年龄等数据用“±”表示,借助t检验进行比较;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用“%”表示,借助X²检验进行比较。当统计值p<0.05,则表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疼痛、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缺氧、高血压、躁动等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0.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
表1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 疼痛 | 恶心呕吐 | 低氧血症/缺氧 | 高血压 | 躁动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n=40) | 3 | 2 | 1 | 1 | 0 | 7(17.5) |
对照组(n=40) | 5 | 4 | 3 | 2 | 2 | 16(40.0) |
X² | 14.513 | |||||
P | <0.05 |
3讨论
对于眼科手术全麻患者来说,在其麻醉苏醒期给予科学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是非常重要的[5]。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实施目标导向护理,通过评估、目标制定、目标护理干预环节,能够及时发现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的麻醉苏醒安全,促使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苏醒,并安全从复苏室转出或离院,在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苏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目标导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眼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苏醒,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谢祝斌,黄婷,曾佳亮,等.眼科日间全麻手术患者由麻醉复苏室出院模式及护理应对措施[J].临床医学工程,2017,26(03):401-402.
[2]陈育贞,田碧珊,谢洁,等.眼科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个性化护理[J].眼科学报,2017,33(03):152-155.
[3]陈红斌,陈家祺,陈秉学,等.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J].国际眼科杂志,2015,5(10):890-893.
[4]吉莎莎.眼科手术后俯卧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2015,25(12):2669-2670.
[5]蒋平,王国年,孔庆玲,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及其防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21(12):4186-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