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和基础上介入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护理程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手段介入干预,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四肢骨折患者护理;常规护理
骨科四肢骨折是常见病,主要是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引起的,其创伤比较严重,会累及搭配神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骨科诊断治疗中,四肢骨折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临床四肢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在这一基础上,由于四肢骨折治疗后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介入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对于提升患者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护理手段对于四肢骨折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88例,患者平均年龄(34.56±6.17)岁。排除其他因素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平均年龄(35.19±5.42)岁;护理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平均年龄(36.76±4.81)岁。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校教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四肢骨折治疗,即依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正确合适的治疗方式。在这一基础上依据患者分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日常用药,在这一基础上指导患者骨折愈合期间的日常饮食。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类型疾病时,及时反馈医生采取正确处理措施。
1.2.2 心理干预护理
护理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骨折情况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患者术前护理
患者由于病症影响会在接受治疗前,出现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不利与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在这一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安抚患者,采用骨折治疗方法及良好恢复案例为主,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良好效果以及术后良好的恢复情况。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术后康复护理
患者完成治疗后,需要依据患者手术效果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重点在于降低患者术后因病症出现的负面情绪。即护理人员需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当患者情绪低落、出现异常心理状态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成为患者的聆听者。并且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3疼痛护理
由于四肢骨折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疼痛现象,加重了患者康复期负面情绪,在这一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发生疼痛的部位,及时有效的疼痛护理。当患者出现轻微疼痛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聊天、放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以达到止痛效果。当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时,护理人员需要在反馈临床医生的基础上,为患者轻柔按摩患肢,并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
1.2 观察指标
依据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患者护理康复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类型。其中显效是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能力恢复;有效是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较高,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在日常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影响;无效是指患者护理无效果,患者痛感加重,同时治疗后康复情况较差。其中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均能一定护理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53例,无效26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4%;护理组患者显效56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即针对四肢骨折患者选择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护理有效率 |
对照组 | 100 | 21(21%) | 53(53%) | 26(26%) | 74% |
护理组 | 100 | 56(56%) | 34(34%) | 10(10%) | 90% |
χ2 | - | - | - | - | 8.6721 |
P | - | - | - | 0.003 |
3.总结
隔着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不仅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也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四肢骨折之后,疼痛感较为剧烈,一般护理方法只注重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不会对患者心理干预,因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低[2]。随着当前临床四肢骨折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患者良好的预后效果,减轻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感,选择正确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日常饮食以及每日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护理工作,最大程度上向患者阐释了四肢骨折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但是常规护理注重于患者常规生理护理,忽视了患者治疗过程中因患肢疼痛出现的负面情绪,造成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不利于患者病症恢复。
心理护理通过对于患者骨折情况的时刻关注,及时为出现疼痛、负面情绪的患者介入相应的心理疏导,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因疼痛出现的负面情绪。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积极热情的态度,降低了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最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因疼痛出现的负面情绪,对比对照组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疼痛感,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凤, 范田甜.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9):167-168.
[2]缑亚丽. 心理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