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永州市中医医院 康复科 425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方法: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并分别给予电针疗法及温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21%)高13%,两组对比(x2=3.9337,p=0.0473)。结论:临床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行温针疗法相比于普通电针疗法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上肢活动度,消除肌肉萎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针疗法;温针疗法;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上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因脑部、心肌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该疾病发病可呈慢性发病或急性发病,较多样化,是临床中风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有针灸治疗、康复治疗及物理治疗,为探究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本⽂以收治的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疗效对比,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其临床症状均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确诊,排除合并有其他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按照计算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并分别给予电针疗法及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范围及平均年龄分别为47-77岁、(59.79±5.74)岁;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范围及平均年龄分别为48-80岁、(60.01±5.52)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相比具有同质性,可比较(p>0.05);本次试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试验开始前将本次试验过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并分别给予电针疗法及温针疗法治疗,电针疗法:穴位选择患侧养老、少海、臂臑、肩髃、后溪、肩髎以及翳风;对上述穴位行针刺,行针后待得气留针,将针柄与电针仪(华佗牌,SDZ-II),电针治疗时间持续25min,电针波采用疏密波,对穴位行中度刺激,最好使患者肌肉出现规律性收缩,每日1次;温针疗法:穴位选择与对照组相同,针具选毫针,刺入腧穴后行针待得气,再将艾条剪至长度为3cm,插入针柄点燃艾条,注意需在施针部位垫隔热纸,每日1次,每次2壮。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其中疗效判定标准参考《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相关描述定义为显效、有效、无效[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肌肉未见萎缩现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上肢活动存在一定的受限现象,存在一定的肌肉萎缩;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上肢活动度以及肌肉萎缩症状较治疗前均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涉及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处理软件为SPSS21.00统计学信息软件,输入数据后,计数资料与检验方式分别为“x2”、“%”;计量资料与检验方式分别为“( )”、“t”,p值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性,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上肢⽔肿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21%)高13%,两组对比(x2=3.9337,p=0.0473)。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上肢⽔肿发⽣情况比较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38) | 27(71.05%) | 10(26.32%) | 1(2.63%) | 37(97.37%) |
对照组(n=38) | 23(60.53%) | 9(23.68%) | 6(15.79%) | 32(84.21%) |
x2 | 0.9354 | 0.0702 | 3.9337 | 3.9337 |
p | 0.3334 | 0.7910 | 0.0473 | 0.0473 |
3讨论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临床普遍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脑组织因中风导致缺氧缺血,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患者的肢体活动,最终导致患者的四肢肌群萎缩以及肌张力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有致残致死风险,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当前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要由针灸治疗、康复治疗及物理治疗,其中针灸治疗能够达到疏经通络、祛瘀止血,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患者的青睐。在针灸治疗中,电针疗法主要是将针灸连接至电针治疗仪,通过电流的输送达到刺激穴位的治疗效果;而温针疗法主要是在毫针的引导下加入艾条燃烧,通过热量对患者针刺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效果,相比于电针疗法,其结合了针法与灸法,更具有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效果,治疗效果更佳明显[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21%)高13%,两组对比(x2=3.9337,p=0.0473)。
综上,临床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行温针疗法相比于普通电针疗法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上肢活动度,消除肌肉萎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薛利琴,王瑞珍, 等.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740-4741.
[2]李广尚,刘杰,陈昭.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21):3141-3143.
[3]王澍欣,赵玮璇,钱桂凤, 等.张家维教授分期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经验[J].中国针灸,2018,38(8):877-880.
[4]高翱.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7,34(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