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石景山地区院前猝死事件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2月石景山地区268例猝死患者现场抢救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猝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地区院前猝死以老年男性为主,多发生于凌晨,部分存在发病诱因及先兆症状,冬季多发,以心源性为主,复苏成功率不高。结论 院前猝死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高危人群的识别,广泛普及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技能,提高猝死的复苏水平。
【关键词】猝死;心肺复苏
猝死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病情平稳的患者,发生非预料的突然死亡。WHO将其定义为急性临床症状出现6小时内的死亡。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1]。其特征为急骤、出乎意料的死亡。通过分析研究院前猝死事件的特点, 增强院前急救人员接诊初期识别高危患者的能力、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本文回顾性研究了2010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参与抢救、记录资料完整的268例猝死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猝死诊断标准[2]的268例猝死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询问目击者、初步体格检查、心电图确认后做出的诊断。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下面分析其年龄结构、性别构成、发病的季节、时间、发病场所、人员分布、复苏效果以及发生猝死的诱因、病因等。
1.2猝死病例选择标准 生前是健康人或者病情稳定者。现场查体: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血压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心电图检查为无脉性电活动或心电静止。
1.3院前急救处理 包括现场评估、心电图、血糖等检查。一旦确诊为心跳骤停,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和电除颤。尽快恢复患者自主循环,为后续救治争取机会。
1.4 CPR 成功标准 (1)、ECG提示恢复窦性心律,恢复有效自主循环。(2)、收缩压≥60mmHg或触摸到颈动脉搏动。(3)、自主呼吸、意识恢复 。有上述三项之一维持到院内或者持续时间> 30分钟判定为复苏成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死亡时间、季节、死亡原因、复苏有效率等。有关数值以(x±s)表示,采用 u 检验进行构成比的显著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讨论
2. 1性别及年龄分布特点:
本组病例中16~90岁猝死患者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中男182例,占67.9% 。女86例,占32.1%。 男女之比为2:1。院前死亡病例中16~6 0岁9 2例,占34.3% , 6 1岁以上者176例,占65.7% 。16~60岁组,男性比女性多,这与男性社会压力大、易情绪激动、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等有关。在61~92岁组女性猝死的发生率较16~60岁组升高,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急剧减退,凝血机制异常,内皮受损等因素有关。
2. 2猝死昼夜分布特点:从时间分布情况看,18~24点及0~6点猝死率高。18~24时者72例,占26.8% ,0~6时者84例,占31.3% ,6~12 时者65例,占24.2% , 12~18时47例 占17.5%。院前死亡的时间段分布典型,高峰在夜间,这与心脑血管疾病于凌晨好发有关。
2.3猝死的季节特点:猝死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74例,占27.6% , 夏季38例,占14.1% , 秋季67例,占25% , 冬季89例,占33.2% 。冬季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这与气候寒冷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率升高有关。
2. 4事件发生场所 公共场所91例,占34%(其中运动场所23例,酒店21 例,办公室15例,工地6例,医院候诊厅及输液室7例,其他场所19例)。家中猝死的156 例,占58.2% 。急救车转运途中21例,占7.8%。
2.6人员分布 单位在职人员64 例,离退休人员 172例,三无人员10例,农民工11例,无业闲散人员9人,学生2例。以脑力劳动者最高,其次为体力劳动者。其原因可能与生活压力、焦虑、孤独等因素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有关。
2.6发病诱因: 74例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剧烈活动、情绪激动、便秘、抑郁是老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交通意外、自杀、溺亡、酗酒是青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2.7 发病先兆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先兆症状而突然出现晕倒、意识丧失。仅129 例(48.1%) 发病前曾向家人、同事提起近来不适,或有猝死前驱症状,如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晕厥、抽搐、腹痛等。 139 例 ( 51.9%) 发病前无先兆及其他特殊表现。
2.8 现场复苏及效果:经现场复苏无效死亡255 例(95.1%),复苏成功13例,成功率4.9% 。其中有8例患者,目击者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心肺复苏 ,经120及专业人员继续救治后复苏成功。5例为在输液室就诊的老年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后,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进行CPR后复苏成功。
2. 9院前死亡与死因分布: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33.2%)、神经系统疾病(27.2)、癌症晚期(25.0%)、呼吸系统疾病(4.1%)、创伤(3.4%)、消化吸系统(2.6%)、急性中毒(2.6%)。本组病例中既往有心血管病史152 例,占 56.70%( 其中冠心病107例、高血压病59例) ,脑血管病史46 例,占17.1%,糖尿病史52例,占19.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心源性猝死已是中国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3]。主要原因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症[4]。心源性猝死易发生于凌晨,可能与自主神经活动有关。由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猝死比例较高,主要为脑出血,大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的病史,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少部分患者为脑血管畸形。当出血量大时,会引发脑疝,压迫生命中枢导致死亡。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脑卒中相关后遗症[5]。前三位癌症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癌、妇科肿瘤、血液病。肺癌在近年已成为全世界肿瘤的首位死亡原因[6]。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哮喘的急性发作。创伤主要为交通意外及高处坠落伤。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9.
[2] Bartnik M , Ryden L, Ferrari R,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ross Europe. T he Euro Heart Survey on Diabetes and the Heart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4, 25:1880.
[3]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9):5-7.
[4] 赵水平,胡大一 . 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9.
[5] 龚玉丰,葛奎,平定,等.不同病区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24-2226.
[6] 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等 . 2004~2005年中国肺癌死亡情况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5):37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