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认识上的飞跃,也必将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和谐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我们党把“和谐文化”第一次写进党的决议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无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也是和谐中国之魂,为发展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南。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几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赢得国际社会支持。实现和平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两个方面,是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人在受惠于中国经济贡献、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引起少数霸权主义的国家和一些西方右翼势力的恐慌,它们千方百计地利用自己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势对我国实行各种压制和阻挠,也不择手段地制造危言耸听的各种所谓“威胁论”,妄图阻挠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对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提出建设和谐世界,进而提出建设和谐文化,这无疑顺乎时代潮流、顺乎民意,合乎历史规律,在战略上建立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维优势,有利于打破西方敌对势力散布的“中国威胁论”,向世界宣示我国和平发展的决心,突出我国爱好和平、睦邻友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和更多的国际社会支持。
1.建设和谐文化,倡导世界平等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就国际范围来说,就是要承认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这就从思想文化上支撑了我国在国际上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的外交主张;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当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就有力支持了我国提倡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在国际上强调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更加明确我国主张通过平等基础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立场。所以,这必将有力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促进世界多极化,实现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2.建设和谐文化,强调世界多样发展。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文化插上了自由的翅膀,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根据文明发展规律,先发的文明对后发的文明具有一定的渗透、挤压乃至同化的作用。然而站在人类文化和世界和谐发展的高度上,我们一贯主张,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曾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尊崇。正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映生辉,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主张各国在传播本国文化独特个性,展示本国文化辉煌与壮美的同时,更应超越民族与国家层面,承认并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自由和选择,与世界其他文化平等对话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传播多元文化、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了人类自己。
3.建设和谐文化,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目前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状况更趋严重。我国历代先贤所主张的“同舟共济”、“扶危济困”、“天下为公”等,都长期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理念和道德取向,产生了我国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尽管综合国力长期位居世界最强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反而使其他国家从中受益的伟大实践。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模式”正在引起发展中各国的关注。我国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倡导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这就使我们建立了一个道义和道德的优势,必然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紧密团结,必将对我国提升国家的实力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