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这是根源所在,也是突破点所在。而在这“三化”之中,最核心、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工业化。可以说,山区欠发达,欠在工业化不发达;农村落后,主要落后在交通。因此,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用工业的思维来抓农业,努力做到三个“坚定不移”: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兴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指导思想。进一步巩固提升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县域、镇域经济的增长,加快形成以工资性、资产性增收为主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二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借助外力,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先进管理和人才,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三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内源型经济。加强引导和扶持,充分激发农村能人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吸引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办厂创业,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的生动局面。
用城市的理念规划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新载体,是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新举措。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一要用城市的理念规划新农村。突出以“注重个性,突出实用,融现代气息与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理念,科学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构筑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互协调的村庄格局。二要通过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三要用市民的意识来提升农民。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市民意识,大力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中存在的陋习,避免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金钱无环境”的现象,形成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着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精细包装和精心服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点提出来。现代农业是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与新型工业相结合的农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结合清远市的实际,主要是发展五种农业。一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目前,特别值得推介、有发展前途、适合我市环境的有三种:苗圃和花卉、水果、养殖业。二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就是竞争力。近年来,我市通过充分挖掘、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培育扩大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清远特色农业的“三大基地”(烤烟、中药材、笋竹)、“五大特色产业带”(优质家禽、沙糖桔、有机稻、无公害蔬菜、奶牛),取得了良好成效。三要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抓规模农业,是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最有效办法。四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市。为此,要进一步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创建更多农业品牌,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美誉度,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要大力发展深加工农业。要把着力点放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精细包装和精心服务上,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改革创新激发农村体制活力
改革创新是激发农村体制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创新办法,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努力促进以农民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为重点,以创新的办法促进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实体和合作组织的建立,让广大农民在土地流转改革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二要创新机制,提高农村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加快投入机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三要创新管理,降低农村的行政运行成本。在完善乡镇撤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建立富有成效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树立“只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的理念
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牢固树立“只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努力把广大农民培育成有文化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为此,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能;要抓好助教助学工作,为农民致富提供智力保障。
加快整合资源,走农村保障社会化之路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清远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财力有限。为此,要加快整合资源,走农村保障社会化之路,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来。一要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二要发挥部门职能,强化农民劳动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职能,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以及维权上提供一条龙服务。系中共清远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