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世纪,牛顿把太阳的光线从隙缝引进暗室,用棱镜分解出光谱后,色彩科学的研究和学说的建立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光学试验的发展给色彩研究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启示,高校色彩教学应走在色彩科学的普及、利用和开发的前面。
关键词:色彩学说 色彩应用 色彩教学
一、近代色彩学说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在牛顿前,中国古人已经将色彩依五行学说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称作五色。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关于色彩的论述。但那时对色彩的研究无论国内国外都仅限于哲学范畴。17世纪,牛顿把太阳的光线,用棱镜分解出光谱后,色彩科学的研究、学说的建立才迎来革命性的发展。
1.光谱学说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把无色的太阳光从隙缝引进暗室,在通道上放置棱镜,光通过棱镜产生折射。当折射的光碰到白色幕布时,在那里显现出如雨后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带,色带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秩序排列着,这条色带被命名为光谱。
牛顿以前的学者,认为白色是最简单的光线,牛顿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这种被分解过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他的色光。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被分解过的色光让它们再经过一个顶角较大的倒置棱镜,结果这些色光重新复合成白光。
通过实验,牛顿证实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复合而成。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白光是全色光。自然界之所以绚丽多彩,就是因为有了全色光的照射。
2.三色学说
在牛顿发表“光学试验”一百多年之后,英国医师和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于1801年创建了色觉三色理论。托马斯·杨认为,色彩感觉依赖于视网膜本身物质的固有特性。他认为在视网膜的所有位置上都同时存在三种,分别是红色、绿色、蓝色形成共振的粒子。当接受光照后,粒子分别按各自固有的共振曲线共振,并分别经三种神经纤维将各自的振动值传给大脑中枢形成色觉。多少年来,笔者一直为色光三基色、色料三原色能混合出丰富的色彩,而它们本身不能由混合得到而困惑。“三色理论”是否解释了一些此类问题,色彩的奥秘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
3.电磁学说
托马斯·杨创建色觉三色理论30年之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诞生了,这位“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证明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光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光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我们每天都在和色彩打交道,有光就有色,有光就有电磁波,那么有色彩就有电磁波存在的说法,应该是合理的。我们现代人使用色彩就应该考虑到色彩(电磁波)对人的利弊。
4.拮抗色(对立颜色)学说
德国心理、物理学家埃瓦尔德·赫林。1878年提出了拮抗色即对立颜色学说。这种理论假设有6种独立的原色,即红、黄、绿、蓝、白、黑色,它们分别组成三对:红和绿、黄和蓝、黑和白拮抗色机制。因为彼此在感知上不相容,不存在带绿的红色,也不存在带蓝的黄色,赫林的拮抗色(对立颜色)理论解释了三色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色觉现象,如补色现象。
二、近代色彩应用与现代高校色彩教学
19世纪后半期,印象派绘画在法国诞生了。印象派画家是牛顿时代后色彩学说应用的先驱。先有了革命性的色彩学说才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印象派最伟大的革命是利用了反光和反光的空间混合原理。印象派绘画把短小的笔触点到画布上,利用空间混合原理产生一种富有生气的视觉混色效果。它的画面最吸引人的是绚丽的色彩和颤动的阳光。
光学试验的发展给色彩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启示。用众多的光电组成原理制作成大型霓虹灯;利用高频头、显像管吸收色彩信号和还原色彩,制成彩色电视机;彩屏电脑遵循光点的原理不断地推陈出新,影响我们的生活。
近代提出的形态、色彩的运用须符合人的内心要求的观点,影响了设计之风潮。对此,笔者深有体会。2003年笔者在广州乘地铁,因听不懂广东话,又看不到外面车站站台名,怕坐过站而非常紧张。当时就想如果每个站台的空间环境用一种色调来进行设计,当列车刚进站还没停下来的时候,从车窗就非常容易地看到列车外面站台色彩环境,通过色彩环境就知道自己要下车的地方,这样将会给不懂汉语和粤语的国内外乘客,及听不到声音的聋哑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电脑的应用和普及,对色彩科学的影响也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有人说社会文明的标志有三:一是轮子的出现,二是蒸汽机的发明,三是电脑的诞生。每一个文明都给人类原来的生存状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电脑的诞生使现代人的生活进入数字化的生活状态。数字色彩的实践和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电脑辅助设计,扫描仪、彩色打印机、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机的使用等。可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色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材还停留在“色彩构成”上。学校开设的电脑软件课程,也只是讲讲简单的操作而已。很多人只知道与颜料相关的“色彩学”,不知道与色光相关的“色度学”,不了解色度图和比色料色彩更为宽阔的色彩空间,甚至提及数字色彩,就要承受故弄玄虚之嫌。色彩科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色彩科学的普及、利用和开发,高校色彩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色彩教学应走在色彩科学的普及、利用和开发的前面,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改变色彩教学现状要思考几个具体问题:其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博大精深,也只有博大才能精深,有博大做基础,精深才有可能;其二,教师不但要精深本专业,还要研究相关学科的发展,关心学科发展与社会应用问题;其三,教学管理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教学大纲,支持鼓励相关人员编写新内容的教材,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这些工作做到实处,高等艺术院校的色彩教学现状才有望得到改变。
参考文献:
[1]张梅等《新设计色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1
[2]夏征农等《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3](日)山口正成,冢田敢著,辛华泉译《设计基础》 北京:中国工业美术协会,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