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心理学 第三节 意识与其它活动的关系
一、活动的分类和活动间的关系。
1、人体活动理论。人体活动理论是动态心理学的支柱。它是讨论人体各种活动一般性规律的理论。为了方便以后的讨论,我们先简单说一些活动理论的几个重要观点。详细的讨论请参阅动态心理学的《活动理论》一章。
第一、活动的发动理论──需要是活动的发动力。我们在认识的需要是意识活动的发动力一段中有所介绍。
第二、活动能力理论──能力形成的三阶段:活动学习阶段、积累经验阶段、自动化阶段。活动能力形成的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看作是活动发展的三个水平。
第三、一种新活动生成──试图理论。我们在意核生成过程中有过介绍。
第四、活动的基本规律──相互作用定律。
第五、活动间关系理论──讨论各个活动间相互关系的普遍规律。
2、人体活动的分类。人体的活动是不能分割的。在进行肢体活动时,各种心理活动同时在进行,帮助肢体活动的完成。感觉在帮助检察肢体活动的情况,记忆在为肢体活动找过去的经验并积累着现在的经验,思维在帮助肢体活动制定方案、修改方法、纠正错误等。各种心理活动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真正分开进行。
尽管人体的活动是不能分割的。但是为了很好地研究各种活动,我们还是把活动分成各种类型。人体活动可以分成肢体活动、感觉活动、记忆活动、需要活动、情感活动、言语活动、思维活动、意识活动、意志活动等。而且把感觉活动、记忆活动、需要活动、情感活动、言语活动、思维活动、意识活动、意志活动又合称为心理活动。
在现在通行的心理学(我们称之为定态心理学)中,对人体活动分类后各活动的独立功能注意较多,而对各个活动间相互影响注意得较少。比如,西方心理学家对知觉做了很多研究,还进行了大量知觉方面的实验。但是他们很少讨论到这样一个问题:知觉中很多现象都和记忆有关,知觉是感觉接收的信息被记忆保存后产生的,知觉首先是对感觉信息的记忆,其次是对感觉信息的简化,最后是对再次接收到的信息的识别(无意识状态的识别)。从这些角度解释知觉中的各种现象,心理理论就会流畅得多。割裂地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讨论,是现在通行的定态心理学致命的缺点。
3、人体活动间的关系。为了能够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看待各种心理活动,我们要讨论活动间的关系。
我们划分出的活动种类,大多数可以再分解为小活动或操作,在大类活动与小活动间出现一种分解关系。小活动与大类活动间、小活动之间、大类活动之间都可以组合成更大的活动,出现活动间的组合关系。大、小各种活动间都可以相互参与相互作用,又出现相互参与关系。下面我们将介绍各种活动间关系的一些类型,详细的讨论将在动态心理学《活动理论》中进行。
人体的活动之间有相互参与关系,它意味着一种活动不能单独进行。例如肢体活动不能没有感觉、记忆、言语、思维、意识等活动的参与。手要拿起玻璃杯,眼要看玻璃杯在哪儿,手的触觉要触到玻璃杯。记忆要把拿玻璃杯的动作记下来,或者回忆上次准确拿玻璃杯的动作。如果没有拿到,思维要考虑这是怎么回事?怎样能够顺利地拿到?意识在整个活动中起监视、控制作用,使你知道手在怎样动,玻璃杯拿到没拿到。再例如,感觉活动往往也需要肢体活动的协助,眼睛的眼球要靠肢体活动转动,耳朵要靠肢体活动寻找声源。感觉获得的信息要由记忆保存下来,经过简化成为知觉表象。心理活动间的相互参与关系不胜枚举。
活动之间不仅要相互参与,还有更复杂的组合状态。以上面的划分出的活动为起点,活动的关系可以按向下和向上两个方向讨论。向下,先把上述的活动分解,再讨论分解后的活动间的关系。向上,先把上述活动互相组合,再讨论组合后活动的关系。先介绍向下的关系。
4、活动的向下关系。前面分出的每一种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一些小活动或操作。操作也是一种活动,但它的对象比较单一。在分解后的小活动组合时,其关系又有很多状态。
一种是分解组成关系。前面划分出的每类活动分解为很多小活动,这些小活动往往又可以再组成一些活动,就是分解组成关系。肢体活动就可以分解成手、臂、腕、肘、颈、腰、胯、膝、脚腕等等一些肌肉和关节的动作。这些部位的活动又可以按同时、顺序、交叉进行的方式组成一套肢体活动。例如,跑步就是四肢的诸活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套活动。再例如,跳一种舞就是四肢和腰的诸活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套活动。思维也可以分解成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演绎和归纳)、抽象等思维操作,还可以分成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这些分解后的思维操作可以按不同顺序,组成成套的思维活动,组成具体的思维方式或更具体的对某对象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分解组成关系。
一种是分解配合关系。在一类活动分解为很多种小活动后,这些活动有时不能组成,只能互相配合。例如感觉活动可以分解为视觉、听觉、触觉、痛觉、温度觉、运动觉等种活动。这些种感觉相互间是配合活动的,而不能相互组成一套感觉活动。再例如从记忆中分解出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也是分解并列关系,它们之间不能组成一套记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