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与我国顺利加入WTO都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今高校学生思想动态更成为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及时了解在校医学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科学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做了一次学生思想动态问卷调查。该调查于2007年9月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启动,从问卷设计、调查到结果统计历时3个多月,力求获得详实的资料,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此次调查采取抽样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回收率为92.4 %。该研究样本涵盖了学生的各个层面,包括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普遍存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旨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科学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
1 乐观的一面
1.1 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较为健康 调查显示,在“你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0 %、72 %和40 %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格是否高尚”和“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只有20 %和10 %的学生选择了“金钱的多少”和“权利的大小”。这是一个非常有个人实际意义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反映其自身的人生理想,上大学不单单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以后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并没有受当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赚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正是按学生们的心理需求而设立的,是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在下一步的学生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端正学习动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耻的爱国情操。
1.2 学生的思想情绪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调查显示,在“你认为自己经常处于哪种情绪中”这个问题中有44 %和62 %的学生选择了“快乐”和“平静”。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情绪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随着社会日益向着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思想也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刚刚成熟即将踏入社会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能力。作为学校特别是辅导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平时要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追求、愿望和需求,乐于和善于为学生真心诚意地解决具体困难,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上的沟通、理解,从而达到灌输“道理”、增进感情、提高认识的目的。
1.3 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 调查显示,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就业”、“专升本”、“考研”,分别占59 %、37 %、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然而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专升本”和“考研”,这两个选项占40 %,有四成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 不容忽视的一面
2.1 学生受父母期望过高和家庭经济困难因素影响感到苦恼 调查显示有64 %和54 %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压力”,有50 %的学生受“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的影响而感到苦闷。由于我系的学生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的经济情况大多比较困难,所以大多学生感到上学的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作为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同时多为困难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也要积极给予学生必要的就业指导,让他们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其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愿与老师沟通 调查显示,在“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上有66 %和24 %的学生选择了“找好朋友倾诉”和“找亲人倾诉”,而只有6 %的学生选择“找辅导员谈心”。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活中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老师,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却不愿寻求辅导员的帮助,这说明我们辅导员的有些工作还做的不够好。作为辅导员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其次要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1]。另外辅导员还应勤与学生交流,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
2.3 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愿望较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价值目标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所表达的是人们最高的社会需要和价值目标,它表现出人们主观能动地对人生的追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业制度也由过去的“统分统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但是,据调查显示,在“你认为那类卫生机构比较适合你”这个问题上有50 %、28 %、46 %和42 %的学生选择了“省内地市级卫生机构”、“省级卫生机构”、“省外卫生机构”和“涉外卫生机构”,而只有23 %的学生选择“省内县、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又如在“你想在那一个地区工作”这个问题上有30 %、28 %、36 %和40 %的学生选择了“大城市”、“沿海城市”、“经济特区”和“一般城镇”工作,只有10 %和6 %的学生选择去“西部地区”和“家乡工作”。由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边远山区、基层去[2]。大多数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想一举成名、一蹴而就。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但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和审美,为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且各项工作不能只浮在表面,每项工作只要抓了,就要落在实处。总之,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要传播正确的进步思想和观念,要引导大学生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创新求实上下功夫,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真正培养“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黄杏娣.对实习护士因人施教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6,13(1):72-74.
[2] 王晓冰,潘伟增,简福爱,等.某校中医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状况的比较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