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关键词] 中医;人才;临床;培养
 
  
  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普通中医师的培养。中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能力及科研能力,更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领导组织能力,有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能够带领团队搭建一个学术平台,不断建立新技术、新学说、新理论,有创建中医特色品牌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事业,高等中医药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中医临床人才。下面,笔者就谈谈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之管见。
  1引入问题式教学模式,改革应试教育
  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教学模式是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ing)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由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于1986年再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将PBL教学法引入我国。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的。通常先收集病例或模拟病例,交待基本素材。然后,提出问题,假设“答案”。学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写出论文,提出可能的答案,再拿到课堂上集体讨论。最后,整理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把自学及小组讨论作为教学形式的主要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搞科研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可从多方面进行:①案例教学,将见习与实习阶段分散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哪个临床专业,就到哪个科见习或实习。由学生收集素材,写出大病历,提出诊治意见,然后大家讨论,集体总结。②多媒体教学,将典型病例、图片、素材等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传递疾病的素材信息,由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总结。讨论的内容可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甚至到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环境学等边缘学科,围绕相关病例全面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写一篇个案报道、文献综述或临床报告等。也可确立主题后,以学生为主体,轮流到讲台上进行专题演讲。
  中医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科学。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从实践入手获取知识的方法,有点类似于过去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模式,但是又不同于“师带徒”那种跟师抄方,老师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因为它是从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契机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找出知识的关键点和规律性。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是它的特点。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发表演讲、写论文报告等方式,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发掘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者引导,学者思考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很重要。老师的作用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组织带动学生学习。老师只是一个辅助者,设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发挥其潜能。老师的作用是以引导为主,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思维,发掘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比较发现、捕捉些细微的不同信息,善于分析、善于思辩,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老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沟通,鼓励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从别人的发言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完善自己的理论观点。学生通过讨论学到的知识往往比满堂灌、死读书得到的知识更细化,理解和记忆也更深刻。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平时也可指定给学生一些必读的书目,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多写作、多演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能说擅写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应对知识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善于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快速阅读文献,掌握知识要领。学会批判式学习的方法,最忌讳的是对医学现象“熟视无睹”,对医学知识“满足现状”、“因循守旧”和“从众心理”。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多讨论,多总结,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断吐故纳新,把现有的知识层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善用学习工具,自学为主,多渠道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多媒体等一切现代化手段,扩大知识面,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去寻找灵感,开启智慧之门;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求新求异,揭示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对人文教育和社会学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励精图治、改革创新的意识,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4提高能力,不追求分数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干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掘学生的多种潜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加实践锻炼,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最佳方法。考试成绩只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更不能反应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平时不学习,临考试时才磨枪,实际东西却没有真正掌握。所以主张考试不给具体分数,而是判定等级,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应付考试的“快餐式”学习方法。毕业考试成绩应综合历次的考试成绩、课堂发言、参与讨论、演讲、撰写论文的质量等多方面来决定。

 5提高业务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打造通才领导
  中医临床人才肩负着发展中医事业、弘扬中医文化的重任。既要掌握中医古代文献理论,又要有现代临床专业专科知识;既能做好临床,也能做好科研;既能面对中医院校学生授课,也能走到基层社区宣传科普知识;既要有广博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和全面的价值观,也要有人文、社会学实践能力。中医临床人才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仁心仁术的人,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具备优秀的医德医风,对待患者温暖有加,视如家人;有夯实的临床及基础知识功底,在中医文献的海洋中自由驰骋,运用自如;有超强的业务能力和全科知识,能扎根临床,立足本行,对付疑难杂症、危重病人得心应手。还应具备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巧妙地处理多种情况、化解多种矛盾,具有掌控局面的领导组织能力,能够在单位甚至在社会上独当一面。有敢于负责任的使命感和自信心,有锐意改革的魄力,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引领中医科学前沿新潮流的能力,有引领社会中医文化新时尚、新理念的超前意识。所以,中医人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才,甚至是通才,一个具有深厚牢固的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具备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活跃灵敏的思维和超前的意识的全面人才。
  中医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中医人才来完成;中医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不断创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医教育系统来支撑。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教育模式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能适应中医教育的需要。引入问题式教学模式,提高素质教育,培养有超强业务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的领导通才,将是中医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沈玉洁.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89-91.
  [2]李盛青.培养中医骨伤特色人才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