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对就业影响的测度模型构建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20
/ 3
 摘 要:通过构建GDP对就业影响测度模型及反映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内在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弹性;对策建议
  
  一、引言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首要矛盾是经济快速增长与沉重的就业压力。部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问题也极其严重,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市2004年6月抽样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27.5%,抽样调查实际失业率为44.8%。面对沉重就业压力,必须采取确实可行的对策促使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好拉动就业增长。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计量关系,并提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以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的就业增长。
  为了了解GDP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测算就业的GDP弹性及其发展趋势。就业的GDP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含义是:GDP每增长1%,能带动就业增长多少。就业的GDP弹性=劳动力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笔者在遵循GDP增长与就业之间呈非线性经济关系的基础上,采取回归模型方法对GDP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而验证经济增长能否促进就业,以及对就业的具体促进程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遵循了GDP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非线性经济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回归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求出以点弹性概念界定一段时期就业的GDP弹性,避免了采用弧弹性概念估算就业的GDP弹性不精确性,具体见公式1,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GDP。
  
  二、就业的GDP弹性测度模型构建及分析
  
  从公式1可以看出,要测算就业的GDP弹性就必须拟合出和的线性关系。在此,本课题采用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建立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非线性函数关系式,见公式2:
  在表一中,新疆就业的GDP弹性为0.067,也就是说新疆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增长0. 067个百分点,西藏、内蒙、广西和云南就业的GDP弹性分别为0.079、0.074、0.118和0.112,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广西、云南、浙江和山东就业的GDP弹性系数分别是0.118、0.112、0.031和0.0997,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的GDP弹性明显比浙江和广东高(除西藏外)。总的来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的GDP弹性比东部高。
  从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看,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就业的GDP弹性最大,为0.387;其次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0.3;一般说来,旅游业较为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其就业弹性一般较大;旅游业较为不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其就业弹性比较小,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其就业弹性为0.05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就业弹性为0.127,都低于全国平均就业弹性0.168。
  多数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工业化、城镇化较为落后,即使州府城市也属于中小城市,比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府文山县城,而且远离省会中心城市,缺乏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依托和辐射,人均GDP比边疆少数民族省区平均还要低许多。据调研,2005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均GDP 为4,404元,只有浙江省的1/6左右,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还有相 当大的提升空间,就业增长的潜力较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当地经济增长无法拉动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增长,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劳动就业服务局估计2006年有5,000多大中专毕业生, 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共1.1万需要就业,加上12,917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和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337个,而每年党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只有2,000多个,地方企业提供 就业岗位又少,所以大部分的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困难。国家和省级政府应在“扶贫资金”和“再就业资金”安排方面,给予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更多的照顾,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或技术培训的投入,促进这些地区劳务输出。这是解决落后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构建及分析
  
  前面我们通过线性回归,得到GDP与就业的非线性模型,从而得到了反映一段时期的“就业弹性”,这是个“静态”就业弹性。同时我们也知道,在不同年度不同的时间,就业弹性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值,为了能得到就业的GDP弹性变化趋势,首先,我们对就业和GDP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得到表2中的二次曲线模型。表2 部分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GDP与就业二次曲线模型地区就业与GDP的二次曲线模型R2Signif F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lnL=-1.248+0.85lnL-0.03(LnY)20.840.0017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lnL=-13.9+2.74lnL-0.098(LnY)20.880.0006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lnL=-59.9+9.48lnL-0.35(LnY)20.850.0009


  原始数据来源:红河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统计局与劳动就业服务局
  可见,这三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就业弹性都呈减小的趋势,就业弹性越小,同样大的GDP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幅度就越小,从而就业压力就越大,也就是说,要促进就业增长,就必须改变就业弹性减小的趋势。
  
  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对策建议
  
  第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依据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代理服务( 如保险代理人、代理商)等新兴服务业,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博览会、经贸洽谈会、旅游交易会等。
  第二,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组织的作用,如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重构“丝绸之路”,建立一个地 跨亚欧的庞大经济圈。在此基础上,加快实现各区域合作对接,特别是实现“泛珠三角区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发展互动、对接,如实现两大区域产业结构互动、两区域无障碍旅游圈的对接、两区域人力资源对接及就业资源共享以实现就业合作等,以促进就业增长。

  第三,边疆省区政府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照顾和扶持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保险业的发展, 特别是从金融、法规和政策等方面扶持“县域保险”和“旅游保险”等险种的研发和市场开发,宣传和规范保险代理人制度,促进保险业务人员队伍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从而促进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就业增长。
  第四,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的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带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和 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如扶持边疆少数民族编织品、旅游手工艺品、服装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信贷。编织、旅游手工艺品、民族服装等不太适合现代工业化,但可以形成一定规模,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玉器加工、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扎染和石雕、鹤庆县白族银器加工业、剑川县的木雕、新疆手工刀艺和各民族服饰,从税收、信贷、产业政策方面促使它们产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进一步挖掘就业潜力。
  第五,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开发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农业和生物资源,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如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三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药、西藏的藏药、内蒙的草业与畜牧业、新疆特色农业,并从政策上鼓励这些特色产业的科研投入,完善科研机制,促进科研院所与特色企业合作,带动相关联的服务业,拉长产业链,拓宽城乡就业渠道。同时,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落后、投融资渠道单一,建议:一是中央政府把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特别是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特征的特色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从政策、资金、科研、技术等方面引导和扶持边疆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各边疆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把特色产业纳入2010年远景目标,并纳入地方政府一把手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各个边疆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成立“特产局”或“特色产业发展局”,以支持对特色产业投资,特别是营造宽松环境,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投资和建设。
  钱振伟:GDP增长对就业影响的测度模型构建及对策研究第六,加强校企联合,鼓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多培养 民族工艺、特色产业技术人才,使之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建议:一部分失业保险再就业基金用于边疆地区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民族手工艺、特色产业技术培训上。如可以在文山州职业中专设立“三七种植技术”、“三七加工技术”等培训班,在西双版纳技校开办“傣药种植技术”培训班,在德宏州技校开办“珠宝玉器加工技术”培训班,培训经费由再就业资金或国家扶贫资金列支,对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经济补贴或经济奖励。
  同时,要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搭建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平台。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选择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实习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较强的高级技工学校,每个边疆少数民族省区要建立6~8个国家级、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财政给予补贴,政府购买培训成果,逐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第七,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以特色经济发展为支撑,拓展城镇就业容量,引 导和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小城镇有序流动。
  第八,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较多的非公经济。鼓励非公 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更多吸纳失业劳动者就业,同时要完善监管机制防治国有资产流失。
  第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含城镇)和独立矿区按市场需求引导失业人员 转移就业,积极总结“云南东川再就业特区”试点的经验,完善再就业特区运行机制促进这类型地区的再就业。
  第十,逐步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推进信用和谐社区建设。重点开发面 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的就业岗位以及绿化、保洁、设施养护和社区公共管理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从事非全日、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开展社区劳动保障维权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永坤.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01).
  [2]钱振伟.产业结构对就业增长影响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1).
  [3]钱振伟.市场化与投资对就业增长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
  [4]钱振伟.就业增长测度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5,(07).
  [5]钱振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预测及对策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