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和谐社会;平安社区;刑事犯罪;禁毒防艾;综合治理
一、平安社区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004年,“平安和谐云南”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有关部门统筹兼顾,坚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结合,坚持把经常性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活动,注意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坚持打击与整治并举,切实抓好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加强协调管理,确保经济稳健运行。目前,全省社会治安总体平稳,2004年刑事案件立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截止2005年4月底,全省办结的涉法涉诉上访案件也在80%以上,公众安全度进一步增强,2004年公众对全省社会治安的总体满意度达85.8%,比上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然而,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大量涌现,二是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社区因此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阵地。
二、平安社区建设的机制
第一,构建道德宣化机制,培育和谐社会理念。以人为本,是建立现代伦理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当前的重大课题,就是理顺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民的多元道德价值关系和建立一套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道德标准。要倡导人们诚信友爱,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和对待社会现象,善辨丑恶,明辨是非,弘扬道义;要积极倡导人们树立心齐、劲足、实干、有为的良好风貌,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在全社会范围内宣扬高尚的人格、尊严、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用道义的“善”把人与社会联结起来,平安建设才能深入人心,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
第二,权责一致机制。从平安建设的主体来看,政府引导、部门实施、全社会民众参与构成了平安建设的立体三维模式。一般而言,各级政府的层级越高,权力功效越大,责任越大,但事实上社会问题的处理又往往是层级越低面临的问题越多,责任越加具体和沉重,这是权力效能和责任承担和谐的矛盾。建立权责一致机制,就是放手调动基层组织的作用,赋予充分权力,形成上下级责任连接。各级政府要融入民众之中,加强基础渗透工作,建立点、片、面的归口管理负责制度,切实做到一级组织确保一方平安。
第三,权利保障机制。平安建设真正深厚的力量在于民众,民众是平安建设的根本实现力量。然而目前的突出矛盾却正是多项权利保障制度和民众的实际享有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建立物质的权利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步伐,另一方面也要动用社会力量,在制度上找出一条由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救济渠道。可以说,政府对民众权利保障的程度,也决定了平安建设的程度,政府以人为本意识的强化是平安局面形成的重要基础。
第四,治安恒定机制。社会治安问题是平安建设的直接问题和基本衡量指标,社会治安面临的客体虽然复杂多样,但在具体实施中,也要讲究工作运转的系统性、恒定性。专项短期治理 也应形成恒定性,并要有效地渗透到对整个治安管理的大系统中,有效地辐射到社区防范和民众参与上来。可以通过政府扶植和社会支持组成专职或兼职的该区域内的治安联防组织形式,把治安恒定机制有效地回源于民众,回归于社会。
第五,禁毒防艾机制。这是云南省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由于云南省毗邻世界毒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该地区与云南8个州市的25个市县接壤,自1990年代以来,云南成为“金三角”毒品过境渗透的中间地带,深受毒品泛滥之害,是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重灾区。
三、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山区贫困面大的省情,要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促进边疆稳定和各民族团结,在全社会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同时,加强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禁毒防艾、劳动和社会保障为主要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第二,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预防性、治本性和基础性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提高及时获取、准确分析、按需监控和适时发布信息的能力;要抓住群众关心的焦点,把问题解决在群体事件之前。
第三,有效遏制刑事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树立“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对案件侦破采取“定领导、定任务、定时间、定职责、定奖惩”的措施,以及“命案必破”,“特案特办”等意识。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及各种流氓恶势力;控制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其他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打击和遏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提高执法质量。要建立健全破案责任制,强化侦查破案工作;要深入分析研究各地治安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集中统一行动、专项斗争和经常性打击工作,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绑架、杀人、投毒、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时解决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切实加强对走私贩卖枪支弹药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降低犯罪率;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破案追逃”责任制;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大力缉捕经济犯罪在逃人员,严厉惩处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强化治安管理,坚持不懈地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针对新型犯罪不断增多的情况,还要及时研究对策,提出司法建议,为打击犯罪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第四,深化禁毒斗争,严防艾滋病传染蔓延。坚持打击毒品犯罪与减少吸毒危害相结合、国内缉毒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解决当前紧迫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这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推进堵源截流、禁吸戒毒和禁毒除源三大战场,有效控制毒品蔓延。以开展“无毒社区”、 “无毒单位”、 “无毒村”和“无毒家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禁吸戒毒工作,全员收戒吸毒人员,全面萎缩毒品消费市场;深入持久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加强禁毒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为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五,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落实到社区、街道、单位,加强社会面控制,形成以110巡警、交警、辅警、社区专职巡逻队和单位保 安人员组成“五级治安联防防控网络”,进一步科学规划警务亭、岗、站、室和巡 逻车布局,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第六,不断改进和加强公安基础工作。以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为着力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推动警力下沉和警务工作前移,做强做优公安基层组织,努力建立起打、防、控有机结合的警务运行机制,切实把派出所建设成为多功能、贴近群众的综合性战斗实体。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有效整合各类情报信息资源,形成全警采集、运行顺畅、信息共享、集约高效的公安综合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建立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决策分析机制,提高侦查破案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按照“以防为主、快速反应、应急优先、分级负责、平战结合、依法管理”的原则,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研究制定网上舆论斗争工作机制,掌握舆论动向;要认真研究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建立经常性严打机制,提高打击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第七,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民用爆炸物品、剧毒等危险物品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清理,减少危害。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措施,深入排查和整治火灾隐患,努力减少火灾事故;强化消防部队训练,建立和完善各项应急机制,提高处置能力。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有序为目标,狠抓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加大交通安全常识宣传力度,强化路面控制,深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努力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八,要建立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络队伍,在各社区、街道和单位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监督管理站及安全生产协管员制度,在全市各社区、街道建立专职消防队,完善社会公共安全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1]白恩培.构建平安和谐云南要从四个方面着力[N].人民日报,2005-03-13.
[2]于才年,朱际民,林吉爽.略论中国的“平安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04).
[3]林广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论创建平安社会活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01).
[4]商小云.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J].创造,2005,(04).
[5]肖勤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J]. 山西教育,2005,(04).
[6]民革云南省委.云南和谐与和谐云南[N].云南政协报,200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