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档案馆保护工作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3
/ 1
区档案馆档案保护工作现状

 截止1996年,档案馆保管着48个全宗的19212卷档案,档案起止年代为1984年至1994年(大部分为1988年以前)。档案载体为纸制的占94%,胶片占0.9%,磁带占1.7%。档案现状一览表。 档案字迹40、50年代少量档案的字迹已出现褪变、扩散现象;部分档案为纯蓝墨水 、圆珠笔油、铅笔等不耐久字迹。 档案载体底片、胶片保存完好;40、50年代的部分档案已发黄、老化,纸强强度减 弱;因地下库房湿度较高,纸张受潮;个别档案发现虫洞,有存损。采用的保护措施档案馆的保护工作主要是从外因入手,改善外界不利因素。

 从1982年起,档案馆为地下库房(新馆即将投入使用)。档案馆工作人员立足现实,采取了较 为可行的保护措施。1982年安装了防盗铁门,在每间库房门口均设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陆续购置了除湿设力求;1991年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温湿度记录,加强了对库房温湿度的 控制;加强库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等各项工作,开展档案的修复工作 ,修补、复制解放时期字迹褪变的档案450余卷。二、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库房与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与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 本的物质基础。地下库房的弊端显而易见:湿度高,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 从维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新馆的建成解决了档案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

 (二)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当前由于过分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 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修补档案未用专用浆糊,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 (三)档案保护技术的培训研究不够,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缺乏。

 1培训不够。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胶片、磁性材料 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制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档案人 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各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不仅次数有限,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难以保证参加。

 2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不够。档案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应加以总结、研究。在我局、馆人员撰写的论文、业务研究、调查报告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档案保护技 术课题的。

 3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档案馆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明显提高,但具有 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 的应用技术,档案专业人员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却很有限。

 出现以上问题,也有某些客观原因:档案馆人员多是身兼数据职,征集、接收、整理、提供 利用都要参与,难以保证“专”;部分保护技术很少接触,如裱糊、去酸等。

 (四)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馆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 员少、时间紧,有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 (五)财力投入不够。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档案的修复、专门档案的特殊保护要求、专业培训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和资金为 后盾。档案并无专项保护资金,使档案馆除维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难以有足够的财力购置 较为先进的设备及进行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 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工作水平,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一、提高档案保护意识。 认识提高了才能付诸行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寿命,一旦遭到破坏,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只会成为空谈。 加强培训。 开展、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因档案保护工作的 技术性较强,培训的内容不但要注重理论的指导,还要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二、完善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档案保护的各项制度,形成从进馆到管理到使用的一套完善的体系。加强对基层档案室的指导、监督。进馆档案质量不高热 必直接危害档案的寿命,增加保护工作的难度。执行进馆的消毒、除尘制度,这是防止有虫 害、污染档案入馆的有效防范措施。

 三增加投入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档案馆作为管理和利用档案的中心,应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到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档案馆也应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地采取措 施:如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避免人为的损失;工作有所侧重,将珍贵档案置于相对优越 的保护环境等。